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4 03:2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度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与之相伴的是高能耗、高产出、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逐渐转向以中高速增长、集约和创新驱动为特征的“新常态”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三个产业的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具有重要积极意义。本文利用我国31个地区(不包括港澳台)2000-2016年间的投入、产出和经济增长数据,分别运用区位熵指数、DEA指数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三个产业的集聚水平、经济增长效率以及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个产业集聚水平方面,第一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基本上集中在西部地区,第二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第三产业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并且地区间第一产业的集聚水平差距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经济增长效率的测算结果显示,各地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较大,较为有效的地区是上海、山东和天津,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明显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地区,地区间经济增长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的结果显示,第一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倒“N”型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N”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第三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当三个产业同时纳入模型分析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时,第一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呈现“N”型非线性相关关系,第三产业集聚水平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控制变量结果显示,交通便利程度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政府干预的增加反而会降低经济增长效率,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省际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以及通过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124

【图文】:

第一产业


业集聚水平分布状况。1.第一产业集聚范围呈下降趋势第一产业在西部地区的集聚程度较高,并且从西向东,呈现逐渐变弱的趋势(图 4-1)。大部分的地区的第一产业集聚水平集中在 1.0-2.0 之间,表明我国的第一产业发展较为集中。2000-2016 年间,第一产业集聚水平逐渐下降。从各地区来看,海南是全国第一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区,区位熵超过了 2.0,表明海南省的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较之其他地区更高,这与海南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北京、天津、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的第一产业集聚水平一直在 0.8 以下,表明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这是因为除山西外,其他地区均是我国东部较为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在这些地区的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小,而山西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因此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显得较小。青海、湖北、河北的第一产业集聚水平在研究期内有所上涨,表明其第一产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有所提高,而西藏、重庆、宁夏的第一产业集聚水平则逐渐下降,表明各地的产业结构在逐渐调整,在西部地区的发展过程中,第二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逐渐提高。

第二产业


业集聚水平均在 1.2 以下,且在研究期内集聚度超过 1.0 的地区逐渐增多,表明我国第二产业集聚水平逐渐加强。从各地区来看,西藏、海南和北京在整个研究期内的第二产业集聚度一直在 0.8 以下,表明集聚水平较低,西藏和海南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其特殊的区位和较落后的技术水平使得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落后水平,北京作为我国的文化、政治、科技中心,其发展重心在第三产业,因此第二产业与其他地区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黑龙江在 2000-2011 年间的集聚水平均在 1.0-1.2 之间,,但是在 2012 年以后下降到 0.8 以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环境保护更为严格,对去除过剩产能的要求降低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动力。中部地区像河南、山西等地一直处于集聚状态,这与当地的要素禀赋和经济模式有极大的关系。部分西部地区如青海、内蒙古等地的集聚水平在不断提高,这表明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当地经济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政法资讯;2013年02期

2 陈正琴;;新世纪:海南州经济增长的引擎是谁[J];青海统计;2005年06期

3 滕翔宇;;当代经济增长的文化作用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8年23期

4 朱宸翰;张博深;;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探究[J];金融经济;2019年04期

5 孙计领;;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我国居民幸福感[J];中国市场;2019年06期

6 郭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财会学习;2019年11期

7 范锐;;经济增长对煤炭的依赖及其分解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年06期

8 程红平;;投资与消费联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J];广东蚕业;2017年07期

9 张天宇;;标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7年10期

10 岳浩洋;郭将;;经济增长中的竞争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1952~200[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2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5 矫波;;经济增长的法律分析[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朱勇;李春林;屈驳韵;;河北省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的关系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玉萍;霍宝银;;关于江滨农场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报告[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苏凯涛;;开放与经济增长[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勤峰;信用风险并未远去[N];中国证券报;2016年

2 连俊;美暂缓加息的“不确定性”是啥[N];经济日报;2016年

3 王文;美国经济增长料将放缓[N];经济参考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张沛;我国经济增长有质量可持续[N];金融时报;2019年

5 记者 李杨;6.3%:经济增长有后劲支撑 通缩或通胀站不住脚[N];中国经济导报;2019年

6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主任 王有捐;收入快于经济增长 居民支出平稳增长[N];经济日报;2019年

7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学者 孙兴杰;大国竞争与非洲“升级”[N];经济观察报;2014年

8 中央党校 陈文通;转变发展方式任重道远[N];中国青年报;2011年

9 欧阳晓红;2014经济增长稳中有险[N];经济观察报;2014年

10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 王志浩;“系好安全带,迎接改革到来”[N];经济观察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平;港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空协调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8年

2 张辉;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3 武俊英;越南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4 周浩;人口结构转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郑淇泽;中国人口转型与经济增长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李慧;发展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内涵、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15年

7 楠玉;长期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动力研究:国际比较与中国实证[D];武汉大学;2015年

8 蒋坦;中国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D];武汉大学;2015年

9 肖大勇;生产性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年

10 张梁梁;社会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与影响渠道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婷;我国产业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徐鹏;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3 陈林;河南省土地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脱钩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4 刘超颖;自主创新对京津冀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5 王堂;“钻石经济圈”与中国内陆经济增长极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9年

6 陈光烈;资源禀赋、官员晋升和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17年

7 王静芳;官员任期与辖区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17年

8 郭雅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金融包容与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17年

9 姜锟;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陕西省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10 刘玉超;山东省保险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2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12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