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5:56
【摘要】:制造业做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逐渐对各国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随着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技术提升和产业更新,制造技术迅猛发展重新塑造了全球产业分工布局。各国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中都将拥有制造业的先进技术作为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比,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更直接的手段。反过来一个区域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紧跟经济发展的趋势,所以区域内的市场经济规模直接制约着的规模结构,经济市场的繁荣与完善也使职业教育的经费来源和办学方式实现多元化,而且纵观国内外对京津冀城市群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成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制约及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二者协同发展才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对产业发展的作用非常突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助于产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职业教育提升至一个新高度。国内外也开始了对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但是国内对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以京津冀13地市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更少。现有文章大多以省级及以上为单位,研究内容也大多集中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本研究在京津冀一体化视阈下,使用SPSS21.0软件及多元统计技术因子分析法、等级差分析方法对2014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而言,京津冀13个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有6个城市;沧州中职教育水平等于经济发展水平;中职教育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有6个城市。并且将京津冀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水平进一步划分为协同、较协同、较不协同和强不协同4个等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京津冀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对策。分别从中等职业教育从多方入手,促进区域内中等职业教育共同发展;抓住特大城市功能疏解机会,培育多个经济增长极;因地制宜,针对中等职业教育高于和低于区域经济分别提出建议三个方面论述,来促进京津冀地区的技能人才培养应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协同进行。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G719.2
本文编号:2723627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127;G71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翔;张欣瑜;;关于京津冀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1期
2 张辉;苑桂鑫;;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8年17期
3 解艳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职教育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人才需求为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1期
4 刘继斐;;评价指标相关性的处理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12期
5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36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2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