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有工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427;F127
【图文】:
二、中国国有工业总体运行状况与行业分布演变分析图 2-6 国有工业企业分行业主要指标年均增长率变动(单位:%)数据来源:根据 2001-2017 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并绘制-20.00-10.000.0010.0020.0030.0040.00工业企业单位数资产总计国家资本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工业企业单位数资产总计国家资本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工业企业单位数资产总计国家资本主营业务收入平均用工人数2000-2002 2003-2011 2012-2016总计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三、中国国有工业区域分布演变与经济效益比较分析比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资产总值也基本稳定在接近 50%的水平;而在各指标占比高于国有工业平均水平的地区中,江西、河南、湖南等省在 2011 后明显下降,2016 年已低于平均水平,另一些西部省(市、区)和北京下降幅度较小,并且北京在 2007 年后也表现出与上海比较一致的变化态势,所不同的是,2016年,北京市资产总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占比均已提升至全国第 2 位,而企业单位数、平均用工人数占比分列全国第 5 位和第 8 位;相比较而言,东北三省各指标占比变化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黑龙江、辽宁在利润总额占比方面持续下降,甚至由正转负,辽宁各指标占比均在 2013 年后由最低转而上升,吉林各指标占比变化相对较小(如图 3-2 所示)。由此可见,发达地区国有工业的
各地区国有工业主要指标占其总体规模比重变动(单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锐;;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年02期
2 杜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营销界;2019年12期
3 魏亚妮;;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综述[J];时代金融;2018年08期
4 薛妍;;谈旅游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中国高新区;2018年09期
5 金浩;张文若;;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基于要素流动视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6 冯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3期
7 孙紫葳;郝思宇;;关于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7年04期
8 王兴;胡苏杭;;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05期
9 刘伟;巫旭麟;;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理[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5期
10 陈丽伟;;试析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J];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夏鑫;;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郭晓合;李巍;;区域经济增长中的地方政府转型效应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詹伟;;浅谈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4 蔡文伯;王冬梅;;新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闫军印;侯孟阳;;区域经济增长演进规律研究——基于河北省11个地市的实证分析[A];新型城镇化与河北科学发展——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13年
6 ;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基于江西省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东霞;李彬联;;广东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文化原因研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春林;;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结构及其类型划分[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9 杨桂元;高艳;;安徽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10 刘叶青;庞玉萍;;河南省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时英;供给侧改革应如何发力[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国研-世行报告·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课题组;加快转型以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3 张勇;长炼科技创新助力区域经济增长[N];中国石化报;2019年
4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 陈晓 统筹 吴哲;中国将成区域经济增长最重要引擎[N];南方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蒋桂斌;区域经济增长装上“新引擎”[N];广西日报;2018年
6 记者 呼布庆;抢抓新机遇 再造新优势 加快培育更多区域经济增长极[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7年
7 记者 孙飞;加快培育壮大沿海大产业 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质效[N];连云港日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卢为民 通讯员 张天风;从产业园区向产业社区转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9 通讯员 王文辉 韩丽 记者 王建高 张兆军;青岛西海岸新区为科学发展提供智慧平台 长春新区科技型企业可免费领券“淘”服务[N];科技日报;2017年
10 记者 韩贤普 郑林华;学经验 找差距 明方向 增信心 多维度推动城市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N];毕节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建辉;创新、社会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7年
2 石英;加拿大区域经济增长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一力;人力资本和区域经济增长——温州、苏州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6 胡永亮;分工、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江激宇;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立平;知识溢出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赵广君;上海公共支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哈斯;金融发展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敏;信息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和绩效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9年
2 王俊力;高铁的开通对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孔延辉;中国国有工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王皓然;政商关系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耿宏艳;东北地区制造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6 郑洁;西北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7 张蓓;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监测预警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8 王帅龙;R&D投入及其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9 周梦娣;转型升级视角下区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10 田瑞静;创业、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93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79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