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的比较及整体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20:41
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国家级新区在先行先试和统筹发展上承担着探索改革创新的重要使命。1992年,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于上海成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国家级新区呈现出从沿海到内陆梯度开发的特点,截至2017年4月,国家级新区总数已达19个。国家级新区除了具备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之外,在疏散城市人口、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功能等方面彰显出强大的推动力,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16年,我国国家级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4万亿元,即全国0.2%左右的人口和面积,创造了约占全国5.4%的经济总量,国家级新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十分突出。在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经济的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应用而生。2014-2016年,国家在东北地区先后设立辽宁大连金普新区、黑龙江哈尔滨新区和吉林长春新区。依托东北地区三大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助于提升其对东北地区的福射带动和区域引领作用,促进东北区域经济的整体繁荣;有助于东北三省各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实现国家赋予东北地区的战略使命。然而由于这三大国家级新区成立的时间较晚,发展历程较为短暂,在管理体制、产业布局、社会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为改善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更好的发挥其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提振作用,研究优化其整体布局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马克思分工理论、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对东北地区三大国家级新区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出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及长春新区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资源优势、区位条件、产业现状等方面的不同。同时借鉴英、法、日三国新城建设的成功举措,为后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其次,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层面,为优化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的整体布局提出了设想。最后,结合论文前面的研究成果,为优化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的整体布局提出了如下对策:(1)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规划引导以完善新区政府职能,激发新区社会创新的活力;(2)采取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措施改善新区产业布局;(3)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等途径,解决好新区的民生问题,保障新区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4)从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强化政府监管、积极开发新能源等方面着手加强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5)新区应通过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强与自贸区的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合作。通过上述对策,希望理顺东北地区三大国家级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优化这三大国家级新区的整体布局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以期更好的发挥国家级新区对振兴东北的带动作用。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颖;;国家级新区发展问题研究——以大连金普新区为例[J];对外经贸;2015年11期
2 李后成;徐华;张兴;;基于扩散效应视角的国家级新区发展路径研究——以西咸新区为例[J];西部金融;2015年11期
3 单良;邹巍;宋关东;仲声;;金普新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4 刘音琨;;金普新区对加速辽宁振兴的重要意义[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5 晁恒;马学广;李贵才;;尺度重构视角下国家战略区域的空间生产策略——基于国家级新区的探讨[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6 吴昊天;杨郑鑫;;从国家级新区战略看国家战略空间演进[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3期
7 翟健;;国际新城新区建设实践(五):英国新城——米尔顿·凯恩斯(上)[J];城市规划通讯;2015年05期
8 郝晓斌;章明卓;;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2014年35期
9 张芳;陶勇;王鹏;;加快打造金普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高地[J];辽宁经济;2014年11期
10 朱孟珏;周春山;;国内外城市新区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孔祥飞;国家战略背景下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张R
本文编号:28102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1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