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要素集聚的规模和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8:01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过去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有很多,积极创新是其中之一。然而基于我国普遍存在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在要素禀赋与产业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地区间要素集聚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要素集聚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由此拉大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并造成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阻碍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因此需要优化调整要素集聚的规模和结构以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设以及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在相关文献的回顾梳理下,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论述,以马歇尔产业区理论以及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为主,研究要素集聚的典型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作用力,以反映要素集聚规模和结构变化的动因。然后基于物质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特性,定性讨论要素间的协同效应和交互作用,以分析要素集聚的规模和结构对创新效率影响的不同作用路径,并进行比较。继而联系实际,通过2000-2016年我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近年来我国区域间要素集聚的规模和结构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通过预检验认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现实情况,具体模型为空间滞后模型以及空间误差模型,并认为现阶段下盲目的增加要素集聚的绝对规模并不能有效提升创新效率,而是需要与当地的经济产出相匹配,注重物质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集聚结构,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以期对创新效率产生积极影响。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物质资本要素,应该注重提升其相对规模,而不是绝对规模,把握物质资本投入的度,与经济产出相匹配。而对于人力资本要素,则需要重视人力资本的经济转化率,注重创新成果的经济转化,进行商品化、产业化,并适当调整相关绩效考核上的权重。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安排不同层次的人才引进,优化当地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提倡一味地引入高、精、尖人才而造成“用不好、留不住”的现象,形成资源浪费。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规模分布,物质资本,规模分布,人力资本


图3.1逦2016年人均人力资本集聚规模分布图逡逑然后测度物质资本要素。我国国家统计局没有对资本存量指标进行公开,这逡逑使得研宄物质资本要素时,学者要么沿用前人的估算结果,如黄赜琳[47]沿用张逡逑军等[48]的研宄结果,要么自己估算,如BaietaL[49]。通常情况下,学者采用不同逡逑的指标来测算资本存量,得到的结果也相差甚大。多数文献采用的测度方法是永逡逑续盘存法,它的计算公式为:逡逑(,=^邋+邋(l-m,逦(3.2)逡逑其中尺,,表示第/个地区第/年的资本存量,&_,表示前期资本存量,/,,表示逡逑第/个地区第/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并用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足将资逡逑本存量换算成为定基价格。本研宄在此选用张军等[5()]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作为参逡逑考指标,将物质资本折旧率定为f邋=邋0.096,将各省域历年的资本存量按照2000逡逑年的可比价格进行了折算。有关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变量指标从2000-2016年《中逡逑国统计年鉴》中整理收集获取,由于统计年鉴中西藏的指标有缺失,因此物质资逡逑

规模分布,物质资本,要素集聚,规模分布


逦22逦14逡逑图3.1逦2016年人均人力资本集聚规模分布图逡逑然后测度物质资本要素。我国国家统计局没有对资本存量指标进行公开,这逡逑使得研宄物质资本要素时,学者要么沿用前人的估算结果,如黄赜琳[47]沿用张逡逑军等[48]的研宄结果,要么自己估算,如BaietaL[49]。通常情况下,学者采用不同逡逑的指标来测算资本存量,得到的结果也相差甚大。多数文献采用的测度方法是永逡逑续盘存法,它的计算公式为:逡逑(,=^邋+邋(l-m,逦(3.2)逡逑其中尺,,表示第/个地区第/年的资本存量,&_,表示前期资本存量,/,,表示逡逑第/个地区第/年的固定资本形成额

要素集聚,创新效率,结构空间,分布图


逦80000逦100000逦120000逦140000逡逑图3.2邋2016年物质资本集聚规模分布图逡逑3.1.2要素集聚相对规模的测算与分布逡逑上述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反映了要素集聚的绝对规模,但是由于各逡逑地区的土地面积、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要素集聚的绝对规模直接比较意义不大,逡逑因此利用静态相对指数测算人力资本要素和物质资本要素在全国背景下的相对逡逑规模,以此反映要素集聚的相对规模,从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两方面刻画要素集逡逑聚程度。逡逑静态集聚相对指数实际上就是区位商(专业化指数),反映某地区要素现有逡逑生产能力及产出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规模大小和集聚优势程度,它不仅可以考逡逑察某产业在各省域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该产业在各省域的专逡逑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因此,本研究参考逡逑齐亚伟的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南芸;胡金蕾;;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异质性及收敛研究——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9年06期

2 李诗琪;杨晨;;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3 沈能;彭慧;姚炯;;多渠道国际研发溢出与创新效率空间收敛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年06期

4 郑嘉琳;;江西省高校协同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年35期

5 姜谷静;;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程度与绿色创新效率[J];价值工程;2019年23期

6 张建平;姜妍;葛扬;;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04期

7 何江;;湖南省质量创新的现状与创新效率研究[J];标准科学;2019年07期

8 郭将;许泽庆;;工业多样化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效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9年11期

9 王卫星;付明家;张佳佳;;融资结构对民营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会计之友;2018年03期

10 周冉冉;;企业R&D投入、政府支持及创新效率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J];商业会计;201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云飞;欧阳青燕;唐小我;;西部中心城市自主创新效率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赵惠芳;李伟卫;徐晟;王冲;;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专利创新效率差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上广;张帆;孙凯辉;;三阶段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4 蒋海;黄敏;包冬青;;佛山市区域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A];市场经济与全面深化改革——2014岭南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卢博科;唐清泉;;基于松弛投入产出的中国省级区域创新效率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李政;杨思莹;;行业差异、所有权性质与创新效率:兼论国有企业创新资源配置[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5)[C];2015年

7 刘钢;习明明;;长江经济带创新环境对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与新时代——第十二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吴洁;李鹏;张运华;;基于专利视角的高校知识创新效率测算与预测研究[A];第25届全国灰色系统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李政;杨思莹;;行业差异、所有权性质与创新效率:兼论国有企业创新资源配置[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6)[C];2015年

10 庞瑞芝;李鹏;;中国各地区工业创新效率:模式、制约与对策——基于创新生产过程效率的新视角[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元丽;以市场为导向 提高创新效率[N];人民政协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周子勋;专家建议从两个层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詹文;提供多元融资渠道 提高科技创新效率[N];厦门日报;2018年

4 柴新;政策“组合拳”发力培育经济新动能[N];中国财经报;2017年

5 记者 罗晖;中国创新效率排名第一[N];科技日报;2012年

6 冯竞;提升创新效率和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5年

7 郑燃 采写;简化营运 提升创新效率[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8年

8 潘九根;提升股市制度创新效率[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评论员;创新效率有赖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5年

10 ;第一财经“创新”评估中国企业创新力:深圳最具创新集体制企业创新效率最高[N];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凡;基于空间效应的区域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2 侯伯军;大学-产业合作及其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翁润;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4 孙吉乐;“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沿线省市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机理及实证检验[D];兰州大学;2018年

5 牛秀红;西部典型城市创新效率及其提升路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8年

6 任海芝;环境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7 王伟光;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效率差异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徐妍;产业集聚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李志刚;内蒙古科技人力资本创新效率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10 孙玮;FDI质量特征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书奇;我国高校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9年

2 石思文;要素集聚对中国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何龙光;西南地区科技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年

4 冯蕊;创业活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姚栋梅;西部地区研发要素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6 孙晓婷;天津区域创新效率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7 聂锡云;基于DEA改进模型的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效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王新;政府R&D资助、企业R&D投入对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9年

9 张茜;医药制造企业连锁董事网络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年

10 孔月辉;社会关系视角下企业创新网络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0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20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f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