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土地利用碳排放与GDP含金量的脱钩关系及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0-10-21 04:30
   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保证能耗减少、土地利用碳排放降低对推动减排增汇、绿色可持续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分别估算地区2000—2017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及GDP含金量,借助OECD脱钩模型,对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量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影响脱钩关系的因素进行识别与检验。结果表明:①2000—2017年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递增,建设用地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极强于直接碳吸收的削弱作用,在地区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②甘肃省GDP含金量总体稳定但相对较低,平均含金量42. 96%。③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GDP含金量前期存在未脱钩关系,后期脱钩趋势明显,地区土地利用正朝着低碳有效方向迈进。④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总人口及第三产业比重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与脱钩关系关联最密切。
【部分图文】:

碳排放,甘肃省,总量,排量


(1)2000—2017年甘肃省LUCE总量整体呈逐年增加态势,期末排量达5 501.4万t,相比期初2 308.53万t增加1.38倍。从变化趋势看,2000—2002年碳排放较平稳,均增率仅为3.79%;2003—2009年碳排放递增加速,年均增率达7.10%,其中2009年略有下降,主要受国家“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政策影响;2010—2017年排量平稳增加,后期虽呈回落态势,但仍保持高位运行,末期增率下降到0.09%。图2 甘肃省2000—2017年直接吸收强度、间接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强度趋势

含金量,甘肃省


(2)从GDP含金变化趋势看,2000—2017年甘肃省GGDP经历两升一降整体变化。2000—2003年,GGDP处于第一个上升期,由37.38%升至43.09%。此时期地区经济运行平稳,城镇化维持在25%的低位状态,第二产业占比达40.58%,处于较高状态,加之物价较低,相对扩大了可支配收入的购买容量,因此,含金量较高。2004—2008年GGDP进入连续下降期,此时期城镇化及工业化日渐增速,宏观产能政策相对宽松,产业准入门槛低,低附加、劳动密集及投资推动的GDP增加并未带来人均收入的同比例增值,相反对生态资源、人居环境带来影响破坏,另受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通货膨胀导致含金量进一步缩水。2009—2017年含金量波动回暖,持续上升。“十一五”攻坚克难,“十二五”“十三五”稳步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服务业发展效应渐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固实现,单一工资性收入向财产、经营性渠道拓展,科教文卫条件改善,使得含金量稳步回春。2011年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当年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影响,特别是食品、医疗等必需品上涨幅度高达11.4%和5.8%,人均可支配收入虽有增加,但仅相当国家平均水平的63.3%,严重影响居民收入资本累积和个人消费水平扩展,幸福感下挫导致当年GGDP下降。3.3 脱钩关系分析

趋势图,碳排放,甘肃省,强度


图1 甘肃省2000—2017年碳排放总量(2)2000—2017年甘肃省园、林、草、水域及未利用地产生的碳汇吸收作用强于耕地的碳源排放作用。说明研究期内地区直接碳排放以对碳的吸收为主。直接碳吸收强度绝对量呈阶梯式缓增态势,由期初2.98×10-4万t/km2上升到期末4.35×10-4万t/km2,增加了46.01%。各类碳汇综合吸收能力虽强于耕地碳源排放作用,但相比同期间接碳排放强度,平均碳吸收强度仅为3.96×10-4万t/km2,也说明碳吸收较弱,固碳容量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婧;廖进中;廖任飞;;关于“单位GDP碳排放”概念的探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胡渊;刘桂春;胡伟;;中国能源碳排放与GDP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变机制——基于脱钩与自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11期

3 ;全球碳排放与GDP增长“脱钩”趋势显著[J];经济导刊;2017年12期

4 王莉;陈浮;魏娜;张绍良;;基于协整检验的碳排放脱钩分析系统[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4期

5 车敏;阿如旱;张宏伟;;准格尔旗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年02期

6 王亚楠;;河北省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J];中国市场;2015年38期

7 张小平;郭灵巧;;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5期

8 付云鹏;祝国君;马树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张若楠;杨瑾;;陕西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年05期

10 董捷;员开奇;;湖北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总量及其效率[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成;生态网络视角下的中国隐含碳流动和碳减排目标分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月;中国膳食碳排放及其与国外的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焦萍;中国交通碳减排压力与碳排放转移时空演进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张晶;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

5 吴昊;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测算及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王星;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区域分异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7 赵桂梅;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8 王劼;农业部门碳排放效率的国际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9 刘志红;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测算、收敛及脱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

10 王晓路;区域经济状况、企业社会责任与碳排放[D];南京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高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雪;基于碳排放的武汉城市圈农地城市流转效率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蔡卓珉;完全碳排放视角下陕西省行业碳格局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

4 陈小红;以质押为目的的企业碳排放权价值评估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

5 孟娟;中国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6 丁冬;西安典型历史街区碳排放模拟与低碳转换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7 杨帆;基于IGWO-SVM模型的河北省碳排放情景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8 郑凡;家庭人口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9 李慧丽;典型绿色产业发展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10 张丹;基于B-S模型对碳排放权价值评估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49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49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