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性分析与路径优化选择
【文章目录】:
一、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研究概述
(一)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回顾
(二)产业转移的集聚与扩散机制
(三)城市群动因机制与产业集聚
二、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与工具
(一)区位熵与产业集聚度
(二)产业梯度系数与比较劳动生产率
(三)相关技术参数及计算公式
1. 经济密度与就业密度
2. 区位熵
3. 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产业梯度系数
4. 动态产业集聚指数
三、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二)数据来源
(三)相关指标参数的选取
(四)相关行业门类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密度与就业密度
(二)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性特征
(三)区位熵与专业化系数
1.“区位熵”计算结果
2.“区位熵”分析与评价
(四)比较劳动生产率及产业梯度系数
1. 比较劳动生产率
2. 比较劳动生产率数据及评价
3. 产业梯度系数
(五)动态产业集聚指数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1. 继续做强、壮大自身综合实力。
2.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集聚的重点和路径是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承接产业转移。
3. 长株潭城市群要积极拓展对接长三角,更为主动地承接包括上海、苏州等长三角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璇;;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张根明;谭齐;;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08年12期
3 谢平楼;;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开放导报;2008年06期
4 赵珍梅;周华平;;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吴杨建;张锦高;吴巧生;;长株潭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产业创新状况的比较分析[J];理论月刊;2008年07期
6 王文;李新庚;;基于府际治理的长株潭城市群合作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7期
7 钟荣丙;;城乡一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纵深推进的重大突破口——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孙红玲;;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J];求索;2009年08期
9 王贵辉;李秀丽;魏阙;史琳;宋微;;哈长城市群科技创新生态构建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年10期
10 赵先超;仝杰;;长株潭城市群推进绿色消费的政策重点与政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姚楠;东北振兴中的辽中南城市群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2 王雪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城市群组空间重构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吴亚菲;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协同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4 皮亚彬;集聚、扩散与城市体系[D];南开大学;2014年
5 王弓;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镇化的协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朱元秀;现代化视角下长三角地区转型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袁一仁;环境规制对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8 邓永波;京津冀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7年
9 周霞;城市群工业地价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互动机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张宏雷;绿色技术溢出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建明;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问题及相关政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贺祺彦;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雪静;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鹏飞;城市群—开发区—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曹相东;呼包鄂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雪平;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创新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20年
7 赵晨;中部省会城市R&D投入产出比较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邓婕;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网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9 刘帅峰;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10 朱文强;FDI,产业集聚和城市化[D];山东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5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