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双元性创新、全球创新网络与企业逆向创新研究——基于领先企业和后发企业的多案例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4:24
   以归纳理论为基础,基于领先跨国企业和国内后发企业多案例比较研究,提出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逆向创新理论模型,展现这两类企业如何基于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实现逆向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在逆向创新产品化阶段,两类企业采取双元性创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组合模式不尽相同,领先跨国企业更需要增强利用式创新,构建当地外部网络并提升开放深度,而国内后发企业更需要增强探索式创新,构建全球创新网络并提升开放广度;此外,双元性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构成一个互动协同发展系统,对逆向创新产生叠加作用。研究结果旨在为不同企业实现逆向创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潇怡;;浅析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后发优势[J];知识经济;2019年33期

2 李俊江;孟勐;;论后发追赶进程中的供给侧增长动力转换[J];求是学刊;2017年03期

3 吴先明;胡博文;;对外直接投资与后发企业技术追赶[J];科学学研究;2017年10期

4 李崇科;陶发祥;;云南后发地区的跨越发展及其问题认识[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2期

5 苏炳杰;;论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评杨小凯、林毅夫之争[J];商;2015年31期

6 郭芹;;基于后发优势实现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J];理论与当代;2014年02期

7 曹林峰;魏升军;;后发优势实现机理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吴杨伟;李晓丹;;利用后发优势促进后发区域产业优化机制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9 马桂婵;;后发优势嬗变:后发区域跨越发展面临的新困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9期

10 郭丽;;制度后发优势与后发区域的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甫;基于后发优势的中国追赶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郭丽;区域后发优势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郭天威;后发视角下的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永军;后发园区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白旻;后发大国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尹轲;赶超经济的性质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王中兴;基于政府R&D投入效率增进的后发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金源;中国跨国企业逆向知识转移管控机制的实证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10 李振唐;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欠发达区域后发优势实现机理探析[D];广西大学;2008年

2 周潺;技术后发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紫源;贵州省后发优势实现条件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刘娟;全球化下的后发优势与我国跨越式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于若冰;西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后发优势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6 马妮;沿海后发地区县域经济赶超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冯怀珍;后发优势与新疆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冬梅;后发优势、劣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D];吉林大学;2004年

9 谢彦明;发挥县域经济后发优势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雷明珠;后发优势与少数民族散居区的经济发展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61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61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1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