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理论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124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经济合作的基础性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2.1.1 合作及其生成基础
2.1.2 经济合作与合作经济
2.1.3 合作制与合作化
2.2 经济合作的功能
2.2.1 规模经济效益功能
2.2.2 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
2.2.3 对经济运行的整合提升功能
2.3 经济合作的影响因素
2.3.1 主体的合作能力和愿望
2.3.2 组织的规模、结构
2.3.3 组织内部的制度安排
2.3.4 外部制度环境
2.3.5 作为非制度性规范的文化
第3章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思想溯源
3.1 马克思主义经济合作思想的源起与传承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合作思想
3.1.2 列宁的经济合作思想
3.1.3 毛泽东的经济合作思想
3.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合作思想
3.2 经济合作的中国传统智慧与启示
3.2.1 “和合”精神——经济合作的理念原则
3.2.2 “义利统一”——经济合作的价值取向
3.3 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及评述
3.3.1 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合作观
3.3.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理论
3.3.3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合作理论
3.3.4 公共选择理论的集体行动逻辑
第4章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基本理论
4.1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点和目标指向
4.1.1 理论基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4.1.2 目标指向:“自由人联合体”
4.2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逻辑起点、核心问题和价值追求
4.2.1 最大限度满足主体的利益需求是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逻辑起点
4.2.2 利益关系协调是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
4.2.3 利益共享是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价值追求
4.3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制度基础和组织原则
4.3.1 资本产权制度:劳动联合还是资本联合?
4.3.2 分配的基础和原则: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
4.3.3 组织原则:自愿互利、平等民主
第5章 建国后中国经济合作的历史变迁
5.1 建国初期经济合作的初步探索与成就
5.1.1 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路径特征及效果评价
5.1.2 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成就
5.2 传统计划经济时期“集体化”经济合作的曲折探索
5.2.1 “集体化”经济合作的路径特征
5.2.2 “集体化”经济合作的低效根源
5.2.3 经济合作回归正轨
5.3 改革开放后经济合作的创新实践与发展
5.3.1 改革开放后经济合作的产生背景与发展阶段
5.3.2 改革开放后经济合作的创生形式
第6章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发展转向和原则遵循
6.1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发展转向
6.1.1 目标取向——由政治偏好转向经济理性
6.1.2 功能定位——由一元向多元扩展
6.1.3 利益分配——由平均主义转向公平与效率统一
6.1.4 动力机制——由强制转向引导和扶持
6.2 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原则遵循
6.2.1 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经济合作的组织形式
6.2.2 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原则
6.2.3 坚持尊重主体自愿与政府合理引导相结合
6.2.4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7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前景展望
7.1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7.1.1 合作模式更加多样
7.1.2 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7.1.3 合作层次不断提高
7.2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7.2.1 为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促进生产力发展提供新动力
7.2.2 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利益共享提供有效制度安排
7.2.3 为扶贫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新力量
7.3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的优势和阻力
7.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的优势
7.3.2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的阻力
7.4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发展的路径选择
7.4.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合作理论为指导
7.4.2 以深化改革突破经济合作制度和机制束缚
7.4.3 以政策法规完善优化经济合作外部环境
7.4.4 以思路转换推动经济合作主体构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习近平农村市场化与农民组织化理论及其实践——统筹推进农村“三变”和“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制度创新[J];吉林农业;2018年04期
3 张兆康;;关于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J];上海农村经济;2018年01期
4 宋圭武;;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社科纵横;2017年12期
5 刘纪荣;刘明;;农村合作社创新发展与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基于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政策视角[J];中国合作经济;2017年11期
6 宋圭武;;合作化是当前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J];甘肃农业;2017年01期
7 韩喜平;孙贺;;习近平“三农”发展的中国梦略论[J];理论学刊;2015年11期
8 徐旭初;;略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研究进展及趋势[J];农村实用技术;2015年11期
9 孙迪亮;;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合作理论初探[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4期
10 何利良;;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生产力研究;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冯蕾;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丁俊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3 闫芳;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演进逻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薛继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机制、成员合作行为与组织绩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秉龙;中国合作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俊丽;试论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0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6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