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技术进步与中等收入陷阱——来自中国经验的实证
【文章目录】:
引言
文献综述
关联性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
1.邻接空间权重矩阵。
2.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三)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四)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鑫;;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基于人口红利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8期
2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南;张二震;;经济转型的目标、路径与绩效:理论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17年02期
2 张凤莲;丁少明;干胜道;;产业转移承接地企业竞争力可持续性提升路径——基于皖江示范区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现状的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年23期
3 杨子荣;代军勋;葛伟;陶铸;;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研究——基于区域差异视角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5年06期
4 靳涛;陶新宇;;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解析与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11期
5 宁晨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科技需求和政策研究[J];品牌;2015年09期
6 张鑫;;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基于人口红利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28期
7 祁毓;卢洪友;;污染、健康与不平等——跨越“环境健康贫困”陷阱[J];管理世界;2015年09期
8 任秀峰;;技术投资选择与模仿陷阱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8期
9 华生;汲铮;;中等收入陷阱还是中等收入阶段[J];经济学动态;2015年07期
10 段龙龙;叶子荣;;“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命题:争论与反思[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捷;;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与中国经济升级版[J];江汉学术;2014年06期
2 秦佳;李建民;;人口年龄结构、就业水平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基于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02期
3 郭金兴;胡佩选;牛牛;;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证据、理论逻辑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J];经济学动态;2014年01期
4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5 蔡昉;;通过改革避免“中等收入陷阱”[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宗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挑战与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68期
7 袭祥德;马吉英;;实业迷途[J];中国企业家;2012年16期
8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刘树杰;宋立;臧跃茹;孙学工;王蕴;曾铮;;总报告 面向202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43期
9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孙立平;;“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J];开放时代;2012年03期
10 蔡昉;;“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晏月平;李新宇;;人口红利期结束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挑战与机遇[J];人口与社会;2018年01期
2 高小鹏;沈合合;王一卿;王曦;董鸿昆;;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红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西部金融;2018年06期
3 晏月平;韦思琪;;中国人口新常态与新型人口红利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01期
4 陈玲;;人口红利和中等收入陷阱[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37期
5 王燕;申探明;;“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存在吗?——人口红利与技术进步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9年03期
6 田伟;;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经济问题探索;2018年07期
7 郑绪涛;;人口红利对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的增长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7年36期
8 童玉芬;周文;;人口红利的形成、收获与消失——新中国建立70年来人口红利的变化[J];人口与健康;2019年07期
9 王韵函;;微信生态已激活下一波人口红利[J];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31期
10 屈广玉;沈勇涛;;传统“人口红利”与“二次人口红利”内涵与理论辨析[J];商学研究;201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浩名;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人口红利与生育政策调整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王悦;中国区域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保桃;云南省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童媛媛;二次人口红利的来源及其红利效应探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亚琛;“人口红利”衰退与地方政府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陈志龙;人口红利衰退对福建外贸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姜雪婷;新型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6 冯丽莎;我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张紫薇;黑龙江省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刘淑兰;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9 刘明;我国城镇低龄老人的基本特征及其“人口红利”充分利用途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李红;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67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6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