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外政府间合作园区多尺度耦合建设机制——以中白工业园为例
【部分图文】:
第二级是代表白俄罗斯政府的园区管理委员会。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内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创造硬件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以吸引外国和本国投资,包括提供从公司注册、项目准入到土地过户和报建审批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和园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白俄罗斯总统直接任命,享受副总理级别的行政权限,工作直接向白俄罗斯内阁汇报。现任管理委员会主任亚历山大·亚罗申科(Alexander Yaroshenko)曾任白俄罗斯经济部部长。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和园区管理委员会高规格的配置为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和协调两国资源高效推动中白工业园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一定保障。第三级是园区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是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的经营实体,由中白双方股东于2012年8月出资组建。其中,国机集团、招商局、中工国际、哈尔滨投资集团等中方股东共持股68%,明斯克州政府、白俄罗斯地平线公司等白方股东共持股32%。开发公司主要负责园区的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工作(图2)。
为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间合作园区建设机制,利用多尺度耦合概念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耦合”作为物理学的经典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并产生以物质为载体的能量交换过程。地理学家借用耦合概念,研究陆地表层系统演变过程中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过程联系以及内在机制联动[33]。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地方产业既根植于本地网络,又镶嵌于全球网络中,其影响要素来自多个空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因此,全球生产网络学者主张,地方产业发展是地方经济主体(企业或政府)有目的地组织、协调本地资产(如技术、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制度环境),与全球生产网络主导者(一般为跨国公司)战略耦合的结果[34,37]。这一过程也是地方政府获取经济效益(如税收)和社会效益(如就业岗位)以及跨国公司获得市场或战略性资源的过程。与国家内部地方产业发展不同的是,作为政府间合作项目的政府间合作园区更需要两国政府协作与多层级主体的共同治理(图1)。尽管政府间合作园区也必须考虑商业盈利,但与跨国公司建立的纯商业性质的海外工业园相比,政府间合作园区同时具有推动与东道国的经济合作、提供发展援助、以及实现某些战略计划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一国在选择另外一国合作建立合作园区的过程中具有战略选择性,如中国政府与新加坡合作建立苏州工业园区是为了向新加坡学习高效的行政管理经验,而新加坡政府则希望通过园区合作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7-9]。同样,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立的政府间合作园区也体现了各自的战略目标。白俄罗斯、埃及和柬埔寨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国家,与这些国家政府合作建立高规格合作园区,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更为“一带一路”建设起到了示范功能。而这些国家工业化基础薄弱,缺乏园区建设经验,试图通过学习中国开发区经验促进本国工业化和现代化。为协调两国发展战略利益,妥善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政府间合作园区往往需要建立高规格的政府间合作框架和机制。例如,中国—新加坡(简称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白工业园和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都建立了政府间协调委员会。尽管俄罗斯与埃及合作建立的俄罗斯工业区尚未设立专门的协调机制,但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与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发展总管理局被指定为主管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会;;“五位一体”——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创新推动模式[J];房地产导刊;2017年07期
2 赵逖;;我国在海外工业园区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7年02期
3 张志刚;;做强境外产业园区 助力企业“抱团出海”[J];乡音;2020年02期
4 谭润洪;;论园区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8期
5 甘跃华;;关于进一步发展园区经济的建议[J];人民之友;2019年12期
6 陈小华;葛嘉雯;;大生文化园区按下经济“复苏键”[J];东方企业文化;2020年02期
7 方升;;产业园区进入运营为王时代[J];中国房地产;2020年11期
8 ;产业园区,运营为王的时代[J];中国房地产;2020年08期
9 吴伶;;四川省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的政策支持[J];时代金融;2018年36期
10 付渊;;破解产业园区“智慧”发展之道[J];中国报道;201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谢娟娟;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工业园区集群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利君;科技园区系统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董冲;物流园区的成长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4 马丽;要素聚集、产业聚集和园区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5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映筱;“一带一路”下物流园区选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方亮;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凤麒;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促进园区发展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2 张才国;政府主导型园区产城融合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张诚;吉林省产业园区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李瑞盟;我国产业园区特色化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寇群;产业园区社区建设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婧;中国工业园区的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高吉成;基于产城融合的产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8 章峰;四川泸州市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姬涛;四川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达;大连双D港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5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875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