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布局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7 23:10
  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整体性和跨国流动迁移性特征,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选取欧亚非大陆架内的50个国家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对象,采用时间序列与空间位置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的三位一体全方位分析:通过与全球生态足迹账户模型相关生态指标的相对比较,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状况与生态供需情况进行了全球性定位分析;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域内50国20多年结构组分的多个指标参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内部分析;利用生态足迹账户不同资源利用类型的人均生态盈亏与生态盈亏总量进行了平衡性布局分析;最后对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足迹模型的相关生态指标进行了合理性预测分析,以期对当下及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域内国家的绿色生态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价值性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2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50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人均生态赤字均明显高于全球尺度,且两者的生态亏损呈现出同步递增态势,但其对自身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的生态供给能力要明显优于全球,且自2008年以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全球的生态赤字差距开始逐步缩小;(2)按照亚太...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布局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理路线图

丝绸之路,经济带,类型


资料来源:《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图 1-1-2 丝绸之路经济带土地覆被类型Figure 1-1-2 Land cover types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1.1.3 研究区政治人文环境亚欧大陆架之上凝聚着东西方古老与现代文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是全球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聚居区域之一,多个具有独特文化与生活习惯的民族在此地共同生活,不同的国家政治体系与管理制度在此地连结沟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与多个宗教在此地相互交融,派生出多样并存的社会人文景象。早在 2100 年前的西汉王朝,张骞作为中国友好往来的节度大使肩负历史使命从西安出发抵达中亚地区,开拓出一条链接亚欧大陆物质文明的经济贸易走廊,在其后的千百年岁月长河中,带有文化地域标签的商旅将古老东方的国品茶叶、布匹丝绸与瓷器用品等销往亚洲内陆,远至欧洲与北非;西方国度的咖啡、香料等特色产品运往回国,经过长期以往的互通互鉴,古老的经济文化贸易走廊不断壮大与繁荣,之后便形象的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11]。显而易见古

序列,丝绸之路,生态承载力,经济带


球范围内的人均生态承载力除了在 2004 年与 2008 年同样存在小幅度回升之外,整体则表现为从 1991 年(2.05gha/pc)至 2012 年(1.70gha/pc)的直线平稳下降。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在 1991-2012 年时间序列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全球区域范围内两者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均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均生态承载力值由 1991 年的 2.94gha/pc 下降至 2012 年的 2.84gha/pc,减幅0.10gha/pc,年平均降低率为 0.45%;全球尺度上人均生态承载力从 1991 年的2.05gha/pc 降低到 2012 年的 1.70gha/pc,减幅约 0.31gha/pc,年平均降低率为1.39%,说明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系统的开采利用和深度挖掘,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不断减少;除此之外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年平均下降率低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年平均降低率,说明在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服务与资源的人为破坏丢弃或者非人为自然流失程度高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与资源的人为破坏搁置或者非人为自然流失程度,相对于全球地区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超效率DEA—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检验[J]. 程广斌,龙文.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1)
[2]“丝绸之路经济带”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全球变化响应的空间认知[J]. 李新武,张丽,郭华东,傅文学,鹿琳琳,邱玉宝,王心源,贾根锁.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5)
[3]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多边对话平台主动权——兼议兵团承办"昆仑文化高峰论坛"的可行性[J]. 赵建基,廖肇羽.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6(01)
[4]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基础与投资策略[J]. 李稻葵,程浩.  改革. 2015(08)
[5]“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保护一体化战略研究[J]. 任海军,唐晶.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6]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J].   城市规划通讯. 2015(07)
[7]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J]. 董锁成,黄永斌,李泽红,石广义,毛琦梁,李俊,于会录.  资源科学. 2014(12)
[8]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J]. 李泽红,王卷乐,赵中平,董锁成,李宇,诸云强,程昊.  资源科学. 2014(12)
[9]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网络分析[J]. 袁丹,雷宏振.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4)
[10]“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业基础与建设[J]. 李宁.  理论月刊. 2014(05)

硕士论文
[1]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容量研究[D]. 徐筱.华中农业大学 2013
[2]基于新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D]. 耿秀丽.河南大学 2009
[3]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D]. 杜晓睿.西南大学 2008
[4]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D]. 温丽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42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42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