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基于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9 04:03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上是收缩信用的过程,经常会伴随较大的金融风险。根据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信用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的过度扩张又可能引发货币和信用危机。通过去杠杆收缩信用,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虚拟资本价格下降、社会信用关系崩溃等问题。我国经济在去杠杆释放金融风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债务违约现象增加、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隐藏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等。为了实现良性去杠杆,当下需要创造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采取措施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文章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的信用与货币危机理论
    (一)信用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二)信用关系的发展与货币危机的内在机理
    (三)信用收缩与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
二、我国去杠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金融风险
    (一)去杠杆是释放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
    (二)去杠杆政策与隐藏风险的显性化
三、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去杠杆的本质与实现条件[J]. 郭祎.  改革. 2018(04)
[2]金融去杠杆:国际经验与政策选择[J]. 刘世伟,蔡喜洋.  国际金融. 2018(03)
[3]“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金融风险及传导机理研究[J]. 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王强.  金融发展评论. 2017(12)
[4]实体经济低波动与金融去杠杆——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中期报告[J]. 汤铎铎,张莹.  经济学动态. 2017(08)
[5]供给侧改革去杠杆的现状、应对、风险与投资机会[J]. 任泽平,冯赟.  发展研究. 2016(03)
[6]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J]. 刘志国,李丹.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03)
[7]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与中国货币供给倒逼机制分析[J]. 刘志国,朱晓东.  当代经济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2944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44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