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江西省空气质量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4:20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空气质量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空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公害。江西作为中部地区主要省份之一,自“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在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同时,其所面临的空气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2013年,江西省开始启动“净空、净水、净土”环保专项行动,旨在改善空气、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进一步防范环境风险。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以及对于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法、灰色聚类分析法、灰色预测理论评价法针对SO2、NO2、PM10三种主要大气污染物对江西省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对空气质量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1)2005-2014年间,江西省11个城市的SO2和NO2浓度均可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可吸入颗粒物(以PM10为主)尚不能满足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此外,PM10在三种污染物中所占分担率也最大,根据预测,未来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2)除省会南昌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外,其他10个设区市近三年的空气质量平均情况均为优良级别,其中景德镇、赣州、宜春、吉安、抚州表现为优,萍乡、九江、新余、鹰潭、上饶表现为良。11个城市中,以景德镇空气质量为最好,其次为赣州。空气质量排名最差的两个城市分别为南昌和萍乡。(3)传统“倒U”型环境库兹尼茨曲线并不能应用于对每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无论以人均GDP还是常住人口密度作为指标的曲线拟合结果均显示南昌、鹰潭的拟合曲线的末端部分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该两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处于良性发展状态,目前经济的增长没有加重空气环境的污染,应该继续维持现有的经济发展策略和环境保护措施,而景德镇、新余、赣州的空气质量正随经济增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该三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给空气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关键词】:江西省及11个城市 空气质量 经济发展 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23;F1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4
  • 1.2.1 关于空气质量评价的研究综述9-12
  • 1.2.2 关于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综述12-14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15-17
  • 1.4.1 创新之处15
  • 1.4.2 存在的不足15-17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主要研究方法17-25
  • 2.1 空气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及主要方法17-21
  • 2.1.1 空气质量评价的特点17
  • 2.1.2 本文评价空气质量的主要方法17-21
  • 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基础21-25
  • 2.2.1 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述21-22
  • 2.2.2 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成因22-23
  • 2.2.3 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能存在的局限23-24
  • 2.2.4 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产生及常见形式24-25
  • 第3章 江西省空气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评价25-45
  • 3.1 空气环境概况25-29
  • 3.1.1 主要空气污染源26
  • 3.1.2 空气污染物的排放26-27
  • 3.1.3 空气污染的治理27
  • 3.1.4 各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27-29
  • 3.2 空气质量评价29-36
  • 3.2.1 主要污染物浓度达标率分析29-31
  • 3.2.2 基于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空气环境质量的评价31-33
  • 3.2.3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各城市空气质量的评价33-36
  • 3.3 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36-45
  • 3.3.1 GM(1,1)模型的建立36-38
  • 3.3.2 数据的选择38
  • 3.3.3 SO_2预测过程及结果38-40
  • 3.3.4 NO_2预测过程及结果40-42
  • 3.3.5 PM10预测过程及结果42-45
  • 第4章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空气质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5-60
  • 4.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建立45
  • 4.2 指标的选取45-47
  • 4.2.1 环境指标的选取45-46
  • 4.2.2 经济指标的选取46-47
  • 4.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拟合47-57
  • 4.3.1 以人均GDP为经济指标进行的曲线拟合结果47-52
  • 4.3.2 以常住人口密度为经济指标进行的曲线拟合结果52-57
  • 4.4 小结57-60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0-63
  • 5.1 结论及建议60-61
  • 5.2 展望61-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67
  • 附录A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保龙;韦文惠;陈如云;;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分析法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唐伟;王瑞强;;某市三大商场内的空气质量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08年04期

3 张峰;张鹏林;吕志勇;王佩;;云模型在城镇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4 丁俊男;王帅;赵熠琳;王瑞斌;杨彬;林宏;孟晓艳;;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一些思考[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年05期

5 孟晓艳;王帅;王瑞斌;杜丽;丁俊男;;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思考及建议[J];环境科技;2013年02期

6 方里;;关于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后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影响[J];污染防治技术;2013年03期

7 易睿;姚阳;;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对扬州市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13年09期

8 张喜长;混合加权模式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环境监测;1998年02期

9 钟学才;胡希;张溥亮;贺琳;吕鹂;;新标准下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和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4年01期

10 裴咏;浅析几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优缺点[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启义;刘向阳;郭礼;;汽车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2 陈雨艳;杨坪;余恒;李纳;;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评分方法的分析与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3 艾伟;谢田华;高占胜;迟卫;;舰船舱室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危害普适指数法研究[A];2009航海技术理论研究论文集[C];2009年

4 付强;王涛;刘德惠;徐林通;;主成分分析在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5 李靖;尹晓惠;张明英;;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钟学才;;从“霾天气”浅谈PM_(2.5)的监测与防控[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2年

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A];律师环境法律实务培训班教程[C];2001年

8 高淑环;李晓奇;;海明模糊距离法在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十五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国务院:加快淘汰电力、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A];《电站信息》2012年第4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空气质量评价如何看得懂?[N];中国环境报;2010年

2 微言;空气质量评价 切莫看上去很美[N];大同日报;2012年

3 施忆;我省采用国内最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N];江苏科技报;2012年

4 赵继钊;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明年实施新标准[N];太原日报;2012年

5 记者 郄建荣;空气质量评价将有统一标准[N];法制日报;2013年

6 张梦云;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待完善[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吴敏;车内空气质量评价告别“无人管”[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年

8 记者 王海燕 实习生 严佳颖;空气质量评价增臭氧灰霾指标[N];解放日报;2010年

9 唐卫毅;城市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也要与时俱进[N];西安日报;2011年

10 记者 甄真;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出台[N];济南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凯;基于道路视频图像的空气质量评价[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任振川;包头市2013、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及变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6年

3 刘鑫鑫;江西省空气质量评价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4 孟学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5 吴虹;空气质量评价及可吸入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特征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6 马效东;办公室装修对健康的影响及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模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7 孙柏峰;吉林省某市空气质量评价及预测[D];吉林大学;2013年

8 倪海s

本文编号:295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5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