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网络对湖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12 01:28
基于2009—2017年湖南省1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测度湖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分析高铁网络演化特征,结合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检验湖南省高铁网络发展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高铁时代湖南省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升高,协同发展水平稳步上升;②湖南省高铁网络的逐渐优化对本地协同发展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但对其他地区却存在负向的间接溢出效应;③高铁网络对区域间产业、市场、交通和创新等功能结构协同产生双重影响,形成了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双刃剑"特征,即高铁网络对本地的市场、产业、交通和创新等功能结构协同既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也存在负向溢出的马太效应,在促进网络中心度较高的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可能阻碍相对弱势的边缘城市发展。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7年湖南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分布
根据公式(1)、(2)计算2009—2017年湖南省开通高铁城市的网络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表2),发现:(1)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在交通网络中作为“中介”的主导作用和空间关联网络中的联结作用得到增强;(2)长沙、岳阳、株洲、衡阳和郴州作为最先开通高铁的城市,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均较高,是京广高铁网络中最主要的发出和接收城市,表明这些城市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最为明显,也反映了随着“八纵八横”规划的制定和开展,湖南省高铁网络建设不断趋于完善,节点间的城市联系日趋紧密;(3)高铁网络中心度较高的城市的服务密度也较高。大多数服务业都是高科技产业,人力资源是驱动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因此高铁建设可以改善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减少“时间成本”,增加高铁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使优质人力资源逐步流入高铁城市。2.2 湖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变特征
从空间看,与其他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是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次之;高铁沿线的长株潭、郴州、岳阳和衡阳明显高于大湘西地区,整体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态势(图3)。在武广高铁和沪昆高铁相继开通期间,沿线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度有所提升,说明高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产生影响。3 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J]. 罗能生,田梦迪,杨钧,李建明,王玉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11)
[2]扩散还是回流:中国高铁的经济空间分布重塑效应[J]. 徐志伟,宋佳.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2)
[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演进与系统耦合机制[J]. 王圣云,罗颖,李晶,廖纯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产业协同的政策格局及评价[J]. 马海涛,黄晓东,罗奎. 生态学报. 2018(12)
[5]离岸服务外包网络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提升[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世界经济. 2018(06)
[6]论城市群经济联系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基于京津冀与沪苏浙的比较[J]. 魏丽华. 地理科学. 2018(04)
[7]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地理学贡献[J]. 方创琳,王振波,马海涛. 地理学报. 2018(04)
[8]高铁对县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李新光,黄安民. 地理科学. 2018(02)
[9]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田时中,涂欣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10]高铁建设能否重塑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基于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视角[J]. 董艳梅,朱英明.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0)
本文编号:2971862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9—2017年湖南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时空分布
根据公式(1)、(2)计算2009—2017年湖南省开通高铁城市的网络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表2),发现:(1)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表明高铁开通使得城市在交通网络中作为“中介”的主导作用和空间关联网络中的联结作用得到增强;(2)长沙、岳阳、株洲、衡阳和郴州作为最先开通高铁的城市,度数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均较高,是京广高铁网络中最主要的发出和接收城市,表明这些城市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最为明显,也反映了随着“八纵八横”规划的制定和开展,湖南省高铁网络建设不断趋于完善,节点间的城市联系日趋紧密;(3)高铁网络中心度较高的城市的服务密度也较高。大多数服务业都是高科技产业,人力资源是驱动服务业发展的引擎,因此高铁建设可以改善城市之间的可达性,减少“时间成本”,增加高铁城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使优质人力资源逐步流入高铁城市。2.2 湖南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演变特征
从空间看,与其他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是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次之;高铁沿线的长株潭、郴州、岳阳和衡阳明显高于大湘西地区,整体呈现由东至西梯度递减态势(图3)。在武广高铁和沪昆高铁相继开通期间,沿线城市间的经济协同发展度有所提升,说明高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推动湖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产生影响。3 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铁网络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的空间计量研究[J]. 罗能生,田梦迪,杨钧,李建明,王玉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11)
[2]扩散还是回流:中国高铁的经济空间分布重塑效应[J]. 徐志伟,宋佳.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2)
[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乡协同发展演进与系统耦合机制[J]. 王圣云,罗颖,李晶,廖纯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5)
[4]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产业协同的政策格局及评价[J]. 马海涛,黄晓东,罗奎. 生态学报. 2018(12)
[5]离岸服务外包网络与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提升[J]. 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 世界经济. 2018(06)
[6]论城市群经济联系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基于京津冀与沪苏浙的比较[J]. 魏丽华. 地理科学. 2018(04)
[7]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规律的理论认知与地理学贡献[J]. 方创琳,王振波,马海涛. 地理学报. 2018(04)
[8]高铁对县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李新光,黄安民. 地理科学. 2018(02)
[9]长三角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耦合协调评价——来自26城市2002—2015年的面板数据[J]. 田时中,涂欣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10]高铁建设能否重塑中国的经济空间布局——基于就业、工资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异质性视角[J]. 董艳梅,朱英明.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0)
本文编号:297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7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