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7 06:11
产业集聚是指生产要素及相关产业在某一空间范围或地理位置不断集中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企业及相关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的高度集中,而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大量人口、生产要素向城镇的聚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劳动力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是城镇化的本质,这种转变需要持续发展的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支撑。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仍然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发展与城镇化有密切的关系,依靠产业集聚引导人口集聚,依然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重点方向。在我国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产业为依托的原则,通过发展产业为城镇化提供充足的资源以及资金支持。产业集聚通过以下方式对城镇化产生影响:首先,产业集聚的本质是企业在某一地理位置上的集聚,一方面,企业的集聚会带来对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集聚也会促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城市科研、金融、法律咨询、物流等行业的扩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集聚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推动人口在城市的集聚。其次,产业集聚推动了城市系统生活区和生产区的形成与分离,使得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土地、资源、人才和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得以“集约化”,最终导致集群...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内容
(二) 结构安排
四、本文预期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 预期创新
(二) 本文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产业集聚理论
(一)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二) 区位论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三)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四)其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
二、城镇化理论
(一) 结构理论
(二) 中心地理论
(三) 增长极理论
三、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城镇化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一、产业集聚的测算方法
二、城镇化的测算方法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二)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现状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的机制分析
一、产业集聚推动人口向城市聚集
二、产业集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三、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竞争力
四、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
五、产业集聚促进作用与阻碍作用的综合影响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面板模型的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作用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整体回归结果
(二) 长江经济带分区域回归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了吗?——基于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治栋,孟东涛.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6)
[2]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3]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化特征[J]. 廖传清,郑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7)
[4]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时空差异格局研究[J]. 李小帆,付书科,卢丽文.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3)
[5]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张治栋,孟东涛.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5)
[6]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郑建锋,曾冰,孔令池.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4)
[7]长江经济带市域人口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刘欢,邓宏兵,谢伟伟. 经济地理. 2017(03)
[8]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如何互促互进[J]. 沈郁. 人民论坛. 2017(08)
[9]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省份为例[J]. 马海良,王若梅,丁元卿,张红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10]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化发展——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钟顺昌,任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制造业集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子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 周维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本文编号:2982347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一) 研究内容
(二) 结构安排
四、本文预期创新及不足之处
(一) 预期创新
(二) 本文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一、产业集聚理论
(一)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二) 区位论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三) 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集聚的研究
(四)其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
二、城镇化理论
(一) 结构理论
(二) 中心地理论
(三) 增长极理论
三、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 国外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
(二) 国内关于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二者关系的研究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城镇化的测算与现状分析
一、产业集聚的测算方法
二、城镇化的测算方法
三、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城镇化现状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现状分析
(二)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现状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聚影响城镇化的机制分析
一、产业集聚推动人口向城市聚集
二、产业集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三、产业集聚提高城市竞争力
四、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
五、产业集聚促进作用与阻碍作用的综合影响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面板模型的产业集聚对城镇化影响作用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选取
二、实证分析
(一) 长江经济带整体回归结果
(二) 长江经济带分区域回归结果
(三) 稳健性检验
三、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了吗?——基于108个地级市2005-201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治栋,孟东涛.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6)
[2]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威,杜巧艳,李永贺,赵威,鲁丰先,周雨石,申智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3]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格局及其演化特征[J]. 廖传清,郑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7)
[4]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时空差异格局研究[J]. 李小帆,付书科,卢丽文.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3)
[5]企业技术创新和集群创新网络互动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 张治栋,孟东涛. 广西社会科学. 2017(05)
[6]城镇化—金融集聚协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郑建锋,曾冰,孔令池.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4)
[7]长江经济带市域人口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J]. 刘欢,邓宏兵,谢伟伟. 经济地理. 2017(03)
[8]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如何互促互进[J]. 沈郁. 人民论坛. 2017(08)
[9]城镇化对工业能源消费的门槛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省份为例[J]. 马海良,王若梅,丁元卿,张红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3)
[10]产业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化发展——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研究[J]. 钟顺昌,任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博士论文
[1]制造业集聚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D]. 陈子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D]. 周维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2
本文编号:2982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82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