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域绿色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22:07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环保""互联网+智慧能源"等网络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互联网很可能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演绎,揭示了互联网影响绿色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并选取2003—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互联网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网络效应。研究表明: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贸易开放、科技创新、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对绿色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人口密度的作用不显著;东、中、西部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具有异质性特征;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升,即存在网络效应。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将其作为推动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文章来源】:当代财经.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图文】:
互联网和绿色经济增长的拟合关系
绿色竞争力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由图1可知,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呈“东—西—中”梯度递减,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显著高于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相对不大,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但是东、中、西部的绿色经济增长呈收敛趋势,说明新世纪以来中国推出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2. 解释变量
在门槛值确定后,对模型(11)采用单门槛模型进行估计,int-0对应的情形是互联网普及率ict≤66%,int-1对应的情形是互联网普及率ict>0.66。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互联网普及率低于门槛值0.66时,int-0的系数为0.005;在互联网普及率高于门槛0.66值时,int-1的LR系数为0.008,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这种作用得到加强。对此,可能的解释是:(1)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表现出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水平不高时,作用会较小。(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推广,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临界规模时,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即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其促进作用也会得到加强,即存在网络效应。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吴武林,周小亮.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9)
[2]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8)
[3]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J]. 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7)
[4]大数据与绿色发展[J]. 许宪春,任雪,常子豪.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4)
[5]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J]. 李子豪,毛军. 财贸经济. 2018(12)
[6]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研究. 2018(11)
[7]对互联网时代下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思考[J]. 王文成,董卉宁. 经济体制改革. 2018(05)
[8]“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分析[J]. 石喜爱,李廉水,程中华,刘军. 科学学研究. 2018(08)
[9]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评估——非线性机制验证[J]. 孙博文,陈路,李浩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7)
[10]空间资源视角下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J]. 谢宜章,赵玉奇.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本文编号:2985742
【文章来源】:当代财经.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图文】:
互联网和绿色经济增长的拟合关系
绿色竞争力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越高。由图1可知,中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呈“东—西—中”梯度递减,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水平显著高于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相对不大,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但是东、中、西部的绿色经济增长呈收敛趋势,说明新世纪以来中国推出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2. 解释变量
在门槛值确定后,对模型(11)采用单门槛模型进行估计,int-0对应的情形是互联网普及率ict≤66%,int-1对应的情形是互联网普及率ict>0.66。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在互联网普及率低于门槛值0.66时,int-0的系数为0.005;在互联网普及率高于门槛0.66值时,int-1的LR系数为0.008,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这种作用得到加强。对此,可能的解释是:(1)互联网作为新兴技术,表现出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水平不高时,作用会较小。(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推广,当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临界规模时,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即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互联网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其促进作用也会得到加强,即存在网络效应。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 吴武林,周小亮. 中国管理科学. 2019(09)
[2]互联网发展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内在机制与中国经验[J]. 黄群慧,余泳泽,张松林.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8)
[3]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J]. 韩先锋,宋文飞,李勃昕.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7)
[4]大数据与绿色发展[J]. 许宪春,任雪,常子豪. 中国工业经济. 2019(04)
[5]地方政府税收竞争、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J]. 李子豪,毛军. 财贸经济. 2018(12)
[6]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研究. 2018(11)
[7]对互联网时代下国有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思考[J]. 王文成,董卉宁. 经济体制改革. 2018(05)
[8]“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分析[J]. 石喜爱,李廉水,程中华,刘军. 科学学研究. 2018(08)
[9]市场分割的绿色增长效率损失评估——非线性机制验证[J]. 孙博文,陈路,李浩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07)
[10]空间资源视角下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工业绿色转型发展[J]. 谢宜章,赵玉奇.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本文编号:2985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98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