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及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4:25
  经济新常态下,资源型地区再次陷入困境:伴随能源与矿产品价格持续跌落,其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以及能源革命的挑战?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粗放性及后续增长乏力。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适时转换机制,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从资源部门一枝独秀转向多元产业支撑,从资源、物质资本推动转向人力资本、技术进步驱动,从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中小民营企业共创,从非生产性部门主导转向生产性部门引领。产业生态改良、制度建设与市场竞争环境创造、政策引导与部门间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等,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突破口。 

【文章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及转换研究


山西经济增长与产业贡献说明:数据根据历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到

演变趋势,经济增长


·128·景普秋: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及转换研究6%-8%之间。如果从工业内部看,资源型产业显然挤出了制造业,出现“反工业化”现象。2012年开始,伴随煤炭价格下跌,资源型产业占GDP比重迅速下降,2014年降为28.6%;而制造业占GDP比重上升为10.9%。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增强了经济增长风险,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图2山西产业构成及演变趋势(二)要素层面:资源、资本推动为主,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被挤出从要素禀赋结构来看,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是以资源、资本推动为主,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动力不足。资源丰裕形成了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特征,大量的资源消耗与资本投入推动了经济增长。而由于资源依赖对科技创新的挤出,加剧了要素禀赋的初级化与经济增长的粗放性。山西一次能源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在20%左右浮动,其能源产量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方向变化。赵康杰、景普秋①使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等解释变量,分析了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在中国省域层面,如果是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其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推动,人力资本的贡献相对较弱;而在资源依赖程度较低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人力资本的推动。结论说明,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物质资本的投入,区域投资率较高,进而形成物质资本推动经济增长;而资源型地区资源依赖可能对人力资本产生了挤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2000年以来,伴随煤炭价格上升,山西煤炭开采增长迅速,采掘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而同期,原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的山西科技创新,随着经济对资源部门的依赖程度加深,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1995-2012年,山西资源部门占GDP的比重上升,而科教文卫支出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专利授权数占全国的比重却是?

山西经济增长,产业贡献,年鉴,历年


资源丰富的山西省为例,从供给侧分析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形成机理及其转换机制,以期对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新形势下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及“十三五”时期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等提供参考。二、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从供给侧分析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构成,主要包含产业层面、要素层面、经济主体以及要素配置效率。(一)产业层面:资源部门一枝独秀、制造业被挤出资源型地区经济体系构成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有较大比重,同时也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波动性。以山西为例(见图1),1993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起伏。1993-1996年,煤炭市场化改革后山西保持了两位数增长;1997-2000年期间,受全国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滑,1999年增长率跌至7.3%;2000-2007年,山西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最高时达到15.9%,增长率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16名;2008年骤然下降,2009年跌至5.5%;2010-2012年恢复到两位数增长,2013年再次下跌,2015年跌至最低点。从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资源(型)产业贡献率较高,尤其是在经济上升时期,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以上;而在经济下滑时期,资源(型)产业给山西带来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相较之下,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且基本稳定,徘徊在10%左右。图1山西经济增长与产业贡献说明:数据根据历年《山西统计年鉴》计算得到。资源型产业包含采矿业及以矿产开发为主的资源初级加工业,如电力、炼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此处制造业减去了炼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图2同。从产业构成来看,资源(型)产业在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甚至挤出了制造业。如下页图2所示,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理论回溯与框架设计[J]. 周小亮.  学术月刊. 2015(09)
[2]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开发的动力转换[J]. 任保平.  经济学家. 2015(05)
[3]资源依赖、资本形成不足与长期经济增长停滞——“资源诅咒”命题再检验[J]. 赵康杰,景普秋.  宏观经济研究. 2014(03)
[4]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J]. 武鹏.  中国工业经济. 2013 (02)
[5]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 邵帅,齐中英.  经济研究. 2008(04)
[6]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 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  经济研究. 2008(04)



本文编号:3044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44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