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性研究 ——以京津冀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03 21:46
近年来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主题,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紧密相连,从资源属性上来说,土地属于稀缺资源,它的位置固定、面积有限,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土地需求日益增加,致使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因此如何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各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本研究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背景,在分析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以2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利用重心迁移模型、热点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最后运用GWR模型对二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各市更清晰的把握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京津冀地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双轮驱动”,实现地区长期...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值
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综合评价值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一直处于第一梯度,天津次之,冀中南以及东部沿海的城市主要位于第三梯度,而张家口、承德、衡水则为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程度较低的城市。2015 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城市为北京、天津,其中石家庄、廊坊、沧州、邯郸则上升为第二梯度,秦皇岛、唐山、保定、衡水和邢台次之,而张家口、承德虽然增长幅度较 2006 年大幅提高但依然位于第四梯度。从图 3-4 可知,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同样表现中部核心区高,冀北地区低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看,2006 年,北京位于第一梯度,它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最高,天津略低于北京位于第二梯度,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城市、受京津影响较大的保定以及省会石家庄则仅次于天津,位于第三梯度,而南部以重工业为主的邯郸、邢台、衡水以及经济较落后的北部张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最低。2015年,天津上升为第一梯度,与北京一起成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高值区,石家庄和廊坊提高到第二梯度区,南部的邯郸、衡水则上升为第三梯度,而冀北的张承地区及南部的邢台产业结构水平提升不明显,依然位于第四梯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 范建双,虞晓芬.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发展类型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高杨,马耀峰,刘军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3]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 徐仙英,张雪玲. 生产力研究. 2016(08)
[4]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 史坤博,杨永春,张伟芳,宋美娜,白硕,李博. 干旱区研究. 2016(03)
[5]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耦合性分析[J]. 李豫新,赵东栋. 统计与决策. 2016(04)
[6]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王雨竹,徐培玮.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7]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刘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7)
[8]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高远东,张卫国,阳琴. 经济地理. 2015(06)
[9]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J]. 胡艳兴,潘竟虎,陈蜒,张建辉. 经济地理. 2015(05)
[10]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开发程度空间匹配研究[J]. 刘贺贺,杨青山,张鹏,李林山.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顾先问.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 段丽娜.辽宁大学 2012
[3]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 鲁春阳.西南大学 2011
[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顾湘.南京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湖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世杰.湖南大学 2015
[2]基于GWR模型的武汉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 聂俊成.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D]. 冯惠娟.西北大学 2014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制研究[D]. 秦登华.广西师范学院 2014
[5]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研究[D]. 杜芳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6]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赵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7]东北地区城镇化和基础设施时空演变及协调发展研究[D]. 黄亮.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德宏州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 阎三虎.云南师范大学 2013
[9]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邹连坪.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61984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值
006-2015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综合评价值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北京市一直处于第一梯度,天津次之,冀中南以及东部沿海的城市主要位于第三梯度,而张家口、承德、衡水则为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程度较低的城市。2015 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的城市为北京、天津,其中石家庄、廊坊、沧州、邯郸则上升为第二梯度,秦皇岛、唐山、保定、衡水和邢台次之,而张家口、承德虽然增长幅度较 2006 年大幅提高但依然位于第四梯度。从图 3-4 可知,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同样表现中部核心区高,冀北地区低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体来看,2006 年,北京位于第一梯度,它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最高,天津略低于北京位于第二梯度,旅游业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城市、受京津影响较大的保定以及省会石家庄则仅次于天津,位于第三梯度,而南部以重工业为主的邯郸、邢台、衡水以及经济较落后的北部张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最低。2015年,天津上升为第一梯度,与北京一起成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高值区,石家庄和廊坊提高到第二梯度区,南部的邯郸、衡水则上升为第三梯度,而冀北的张承地区及南部的邢台产业结构水平提升不明显,依然位于第四梯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杭州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演进的互动关系[J]. 范建双,虞晓芬.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2]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发展类型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高杨,马耀峰,刘军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3]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J]. 徐仙英,张雪玲. 生产力研究. 2016(08)
[4]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 史坤博,杨永春,张伟芳,宋美娜,白硕,李博. 干旱区研究. 2016(03)
[5]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耦合性分析[J]. 李豫新,赵东栋. 统计与决策. 2016(04)
[6]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 王雨竹,徐培玮.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7]重庆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评价[J]. 严超,张安明,石仁蓉,刘燕.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7)
[8]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 高远东,张卫国,阳琴. 经济地理. 2015(06)
[9]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J]. 胡艳兴,潘竟虎,陈蜒,张建辉. 经济地理. 2015(05)
[10]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开发程度空间匹配研究[J]. 刘贺贺,杨青山,张鹏,李林山. 世界地理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地区“四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 顾先问.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研究[D]. 段丽娜.辽宁大学 2012
[3]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 鲁春阳.西南大学 2011
[4]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 顾湘.南京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湖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世杰.湖南大学 2015
[2]基于GWR模型的武汉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 聂俊成.华中农业大学 2014
[3]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D]. 冯惠娟.西北大学 2014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机制研究[D]. 秦登华.广西师范学院 2014
[5]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研究[D]. 杜芳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6]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赵伟.西南财经大学 2014
[7]东北地区城镇化和基础设施时空演变及协调发展研究[D]. 黄亮.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德宏州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 阎三虎.云南师范大学 2013
[9]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邹连坪.中央民族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61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61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