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发布时间:2021-03-11 07:09
近年来,虽然中国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随着“二代”现象成为争论热点,中国的社会流动性问题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作为收入不平等的动态衡量指标,代际流动性从微观层面体现了个体所获得的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与此同时,中国的生育政策也经历了从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的“二孩政策”全面开放的变化历程,生育率影响着家庭的决策,进而也影响着代际的收入联系。基于此,探索生育率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对于考察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社会流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生育率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已有文献,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了生育率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指出两条途径可能存在的相反效果。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三轮调查数据考察了生育率与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方面检验并分析了生育率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生育政策的方向和如何改善社会流动性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与已有相关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基于已有经济学理论提...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1970-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上分析可知,阶层固化现象确实存在,低收入群体难以实现向上的流动,??高收入群体易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接下来,观测不同生育率的家庭,阶层固化??情况。由图4-1可以看出,生育率对低层收入和高层收入群体影响较大,生育率??的提升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实现向上阶层的流动,对于富裕群体,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也不利于子女维持在高收入阶层,生育率对中层收入群体影响不明显。当??父亲收入阶层为1时,随着家庭生育率的提高,与父亲同处于第一阶层的频率值??逐渐提升,这一频率由39.58%变化到56%,说明生育率的增加不利于底层人民??实现向上阶层的流动。当父亲收入阶层为2时,代际阶层固定频率值随生育率先??平缓上升后迅速下降,在生育率为3的家庭中,这一阶层固化比例达到最高,为??36.96%。当父亲收入处于第三阶层时,随着生育率的变化,子代与父亲保持同一??阶层的比例变化不大
图4_4不同年龄的母亲生育一胎二胎的累积比例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更多兄弟姐妹是否降低个人教育成就?——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钟粤俊,董志强. 财经研究. 2018(02)
[2]有兄弟对女性是好消息吗?——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研究[J]. 郑筱婷,陆小慧. 经济学(季刊). 2018(01)
[3]计划生育与代际不平等传递——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J]. 刘小鸽,司海平. 经济评论. 2017(05)
[4]婚姻匹配、代际流动与家庭模式的个税改革[J]. 刘怡,李智慧,耿志祥. 管理世界. 2017(09)
[5]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居民贫困[J]. 刘一伟,汪润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6]家庭子女数量与代际收入流动研究[J]. 王璐. 时代金融. 2017(23)
[7]代际流动约束下生育率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国际检验[J]. 蓝嘉俊,吴超林,余玲铮. 财经研究. 2017(05)
[8]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J]. 郭凯明,颜色. 经济学(季刊). 2017(03)
[9]家庭规模如何影响了代际收入流动性[J]. 牟欣欣.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10]基于教育和年龄结构调整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 田柳,周云波. 经济学动态. 2017(03)
博士论文
[1]计划生育、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D]. 刘小鸽.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76075
【文章来源】:福州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1970-2015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以上分析可知,阶层固化现象确实存在,低收入群体难以实现向上的流动,??高收入群体易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接下来,观测不同生育率的家庭,阶层固化??情况。由图4-1可以看出,生育率对低层收入和高层收入群体影响较大,生育率??的提升不利于低收入群体实现向上阶层的流动,对于富裕群体,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也不利于子女维持在高收入阶层,生育率对中层收入群体影响不明显。当??父亲收入阶层为1时,随着家庭生育率的提高,与父亲同处于第一阶层的频率值??逐渐提升,这一频率由39.58%变化到56%,说明生育率的增加不利于底层人民??实现向上阶层的流动。当父亲收入阶层为2时,代际阶层固定频率值随生育率先??平缓上升后迅速下降,在生育率为3的家庭中,这一阶层固化比例达到最高,为??36.96%。当父亲收入处于第三阶层时,随着生育率的变化,子代与父亲保持同一??阶层的比例变化不大
图4_4不同年龄的母亲生育一胎二胎的累积比例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更多兄弟姐妹是否降低个人教育成就?——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 钟粤俊,董志强. 财经研究. 2018(02)
[2]有兄弟对女性是好消息吗?——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性别歧视研究[J]. 郑筱婷,陆小慧. 经济学(季刊). 2018(01)
[3]计划生育与代际不平等传递——基于个体代际流动的微观视角[J]. 刘小鸽,司海平. 经济评论. 2017(05)
[4]婚姻匹配、代际流动与家庭模式的个税改革[J]. 刘怡,李智慧,耿志祥. 管理世界. 2017(09)
[5]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居民贫困[J]. 刘一伟,汪润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6]家庭子女数量与代际收入流动研究[J]. 王璐. 时代金融. 2017(23)
[7]代际流动约束下生育率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国际检验[J]. 蓝嘉俊,吴超林,余玲铮. 财经研究. 2017(05)
[8]生育率选择、不平等与中等收入陷阱[J]. 郭凯明,颜色. 经济学(季刊). 2017(03)
[9]家庭规模如何影响了代际收入流动性[J]. 牟欣欣.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04)
[10]基于教育和年龄结构调整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 田柳,周云波. 经济学动态. 2017(03)
博士论文
[1]计划生育、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D]. 刘小鸽.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76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07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