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场分割与雾霾污染——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3 00:31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是引发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研究忽视了对这一方面的考察。从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市场分割影响雾霾污染的传导机制,并基于卫星监测的PM2.5栅格数据,采用空间自滞后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市场分割显著加剧了雾霾污染,且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对本地区雾霾污染也具有显著的恶化作用;市场分割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就传导机制来说,地方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抑制了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的发挥,进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如此,市场分割还进一步阻碍了地方政府围绕雾霾污染所开展的区域协同治理活动。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在中国加快雾霾污染治理的进程中,各地区既要"自扫门前雪",也要兼顾周边地区的"瓦上霜",实现雾霾污染治理的群防群治和协同治理,促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产业经济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图文】:
2002—2015年中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投资变化趋势
式(2)中,πi=Ei/E表示第i产业的污染排放量占经济体污染总量的比重,故Y^、s^和ρ^分别表示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其中,规模变化效应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的规模总量发生变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变化,结构转型效应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的变化,而技术进步效应则是由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变化。事实上,地方政府在保护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市场分割行为也正是通过阻碍地区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重要影响的,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市场分割影响雾霾污染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第一,规模变化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片块化”模式,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抑制区域经济的规模扩张。陈敏等[20]发现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技术特长的区域间实现经济合作,有助于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拓宽市场、互通技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释放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陆铭和陈钊[12]发现,从全局来看,整合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但采取市场分割策略是各省区之间的一个占优策略,这样一个囚徒博弈尽管从表面上看能够使地方政府获取短期收益,而中国经济却为此付出了规模不经济的代价。陆铭[13]还认为目前中国需要通过市场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来享受大国应该具备的“规模红利”。如果地方政府之间实施地方保护和策略博弈,就会导致区域市场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此时大国发展的规模优势也无法发挥。更为重要的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规模总量的变化也是引发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在投资成本更加低廉、融资渠道更加便捷的情况下,政府、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更加愿意进行投资活动,这在提升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进而加剧了雾霾污染。特别是在财政分权体制和“晋升锦标赛”模式下,经济主体往往倾向于投资那些见效快、风险小、回报多的生产性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这也是导致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21]。张为付等[22]的研究发现,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分割抑制了区域经济规模的提升,而较大的区域经济规模对雾霾污染可能存在恶化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进一步采用空间自滞后模型对市场分割与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识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选取的因变量是上述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用于治理废气方面的投资总额,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由于空间自滞后模型纳入了市场分割的空间滞后项,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而本地区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则可以说明市场分割不利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在控制变量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各地区的PM2.5浓度均值、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财政分权程度、人口规模、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和空气流动状况等,估计结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本地区市场分割影响雾霾污染治理投资的估计系数(segment)均显著为负,即本地区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则本地区政府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对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效应(wsegment)也显著为负,即如果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则本地区政府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这也说明了地方保护行为和市场分割策略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之间围绕雾霾污染的区域协同治理。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编号:3116254
【文章来源】:产业经济研究.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图文】:
2002—2015年中国雾霾污染协同治理投资变化趋势
式(2)中,πi=Ei/E表示第i产业的污染排放量占经济体污染总量的比重,故Y^、s^和ρ^分别表示规模变化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其中,规模变化效应主要是指经济增长的规模总量发生变化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变化,结构转型效应是指经济发展中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所导致的污染排放量的变化,而技术进步效应则是由经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带来的环境污染排放量的变化。事实上,地方政府在保护本地区经济利益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市场分割行为也正是通过阻碍地区经济规模扩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对雾霾污染产生重要影响的,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考察市场分割影响雾霾污染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第一,规模变化效应。地方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行为所产生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片块化”模式,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抑制区域经济的规模扩张。陈敏等[20]发现具有不同资源禀赋和技术特长的区域间实现经济合作,有助于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拓宽市场、互通技术,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进而释放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陆铭和陈钊[12]发现,从全局来看,整合的国内市场有利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规模,但采取市场分割策略是各省区之间的一个占优策略,这样一个囚徒博弈尽管从表面上看能够使地方政府获取短期收益,而中国经济却为此付出了规模不经济的代价。陆铭[13]还认为目前中国需要通过市场整合和一体化发展来享受大国应该具备的“规模红利”。如果地方政府之间实施地方保护和策略博弈,就会导致区域市场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此时大国发展的规模优势也无法发挥。更为重要的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规模总量的变化也是引发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在投资成本更加低廉、融资渠道更加便捷的情况下,政府、企业、个人等经济主体更加愿意进行投资活动,这在提升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进而加剧了雾霾污染。特别是在财政分权体制和“晋升锦标赛”模式下,经济主体往往倾向于投资那些见效快、风险小、回报多的生产性建设项目,而这些项目具有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这也是导致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21]。张为付等[22]的研究发现,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是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分割抑制了区域经济规模的提升,而较大的区域经济规模对雾霾污染可能存在恶化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进一步采用空间自滞后模型对市场分割与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和识别。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选取的因变量是上述各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中用于治理废气方面的投资总额,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由于空间自滞后模型纳入了市场分割的空间滞后项,从这一角度来看,如果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而本地区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则可以说明市场分割不利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同治理。在控制变量选取方面,本文选取了各地区的PM2.5浓度均值、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财政分权程度、人口规模、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和空气流动状况等,估计结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本地区市场分割影响雾霾污染治理投资的估计系数(segment)均显著为负,即本地区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则本地区政府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对本地区雾霾污染治理投资的影响效应(wsegment)也显著为负,即如果邻近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越高,则本地区政府对于雾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越小,这也说明了地方保护行为和市场分割策略显著抑制了地方政府之间围绕雾霾污染的区域协同治理。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编号:31162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1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