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中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机制探究——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20个中低收入国家OFDI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5 12:45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20个发展中国家,先从理论上厘清我国对这些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存在的内在机制;然后基于修正后的L-P国际R&D溢出模型,运用我国31个省市2003~2017年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研究发现:我国对"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OFDI会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中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探究地区差异化的原因,发现研发强度、R&D人员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我国吸收效应的能力,但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明显。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003~2018年中国OFDI存量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存量占比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吸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产能合作效率研究——基于24个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数据[J]. 杜龙政,林伟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2)
[2]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研究[J]. 孙灵希,储晓茜.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0)
[3]FDI、OFDI与国内技术进步[J]. 邵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中国TS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水平提升影响程度研究——基于溢出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视角[J]. 霍忻.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7)
[5]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李娟,唐珮菡,万璐,庞有功.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4)
[6]长三角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PSTR模型检验[J]. 王欣,姚洪兴. 世界经济研究. 2016(11)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 陈强,刘海峰,汪冬华,徐驰. 中国软科学. 2016(07)
[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企业加成率:事实与机制[J]. 毛其淋,许家云. 世界经济. 2016(06)
[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和吸收能力研究[J]. 王杨.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4)
[1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J]. 尹东东,张建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1)
本文编号:3119656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20,3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2003~2018年中国OFDI存量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存量占比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吸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的产能合作效率研究——基于24个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数据[J]. 杜龙政,林伟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2)
[2]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差异研究[J]. 孙灵希,储晓茜. 宏观经济研究. 2018(10)
[3]FDI、OFDI与国内技术进步[J]. 邵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中国TS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水平提升影响程度研究——基于溢出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视角[J]. 霍忻.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7)
[5]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与创新能力——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李娟,唐珮菡,万璐,庞有功.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4)
[6]长三角OFDI对区域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PSTR模型检验[J]. 王欣,姚洪兴. 世界经济研究. 2016(11)
[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否产生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 陈强,刘海峰,汪冬华,徐驰. 中国软科学. 2016(07)
[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了企业加成率:事实与机制[J]. 毛其淋,许家云. 世界经济. 2016(06)
[9]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和吸收能力研究[J]. 王杨.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4)
[1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J]. 尹东东,张建清. 国际贸易问题. 2016(01)
本文编号:311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11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