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测度与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23:13
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思维,重新塑造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尤其是当今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重视信息消费的发展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动力。但是,中国信息产业也存在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限、创新能力不足、相关政策不够完善和行业机制不科学等等问题,需要恰当的方式予以解决。因此,本文以结合新兴信息技术为出发点,通过引入熵权法、模糊决策理论、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建立一套全新的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测度指标,并以重庆市为基础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区域的新兴信息消费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新兴信息消费环境,建立一个科学的新兴信息消费评价体系对于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创新点,分析相关理论对于新兴信息消费环境评估的适用性和操作性;(2)通过梳理过往研究文献、政府工作报告及研究机构报告、专家访谈和问卷等形式,分析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概念定义,与传统的信息消费概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对一个区域新兴信息消费环境个评价...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兴信息消费流程图
研究所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有别于前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代发展现状,对新兴信息消费的重新定义,是对传统信息消费的传承和发展。2013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地方相门深入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根据文件内容整理得到了信息消费“6+4”体系⑧型信息消费 4+3 体系⑨,其中文件所提出的新型信息消费从属于信息消费“6+系,但未能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对信息消费内容进行发展和完善。不同于前者属关系,本研究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以信息消费“6+4”体系为基础,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随之衍生而来的新兴信息产品及服务,其中包括可穿戴设智能终端等,与过往信息消费形成了一种相交关系,如图 2.2。因此,相较前言,本研究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和时代特征,有助于各界为基础,对信息消费进行更加准确科学的研究。
图 5.1 信息消费环境构成要素权重比较5.4.1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整体发展水平反映了新兴信息消费产业相关政策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态。由图 5.2 可知,对社会环境治理优化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人均 GDP、信息消费产业政策、数字电视使用率、固定宽带接入率、移动高速(4G)网络接入率、恶意程序数、骚扰电话数和垃圾短信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驱动下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张盛,王铁宇,张红,李奇锋,周云桥,宋帅. 生态学报. 2017(12)
[2]农户资本投入不确定性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空间差异分析[J]. 张永强,张晓飞,周宁,蒲晨曦.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3)
[3]2002-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 钟玲玲,徐春燕,王战平. 情报科学. 2016(11)
[4]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比较研究[J]. 任红梅.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06)
[5]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估计与收敛性分析[J]. 张肃.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09)
[6]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 唐天伟,欧阳瑾.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7]信息消费环境的演变及时代特征研究[J]. 万晓榆,王在宇,刘雪艳,袁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供需视角[J]. 万晓榆,齐捷,袁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06)
[9]“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信息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岳琴,葛继平,张凤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对居民信息消费的门限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郑丽,赵严冬,唐守廉. 情报科学. 2016(03)
硕士论文
[1]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 徐鹏程.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21514
【文章来源】: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兴信息消费流程图
研究所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有别于前者,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代发展现状,对新兴信息消费的重新定义,是对传统信息消费的传承和发展。2013 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地方相门深入学习中央文件精神,根据文件内容整理得到了信息消费“6+4”体系⑧型信息消费 4+3 体系⑨,其中文件所提出的新型信息消费从属于信息消费“6+系,但未能充分结合时代特征对信息消费内容进行发展和完善。不同于前者属关系,本研究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以信息消费“6+4”体系为基础,融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随之衍生而来的新兴信息产品及服务,其中包括可穿戴设智能终端等,与过往信息消费形成了一种相交关系,如图 2.2。因此,相较前言,本研究提出的新兴信息消费更加符合客观现实和时代特征,有助于各界为基础,对信息消费进行更加准确科学的研究。
图 5.1 信息消费环境构成要素权重比较5.4.1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整体发展水平反映了新兴信息消费产业相关政策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状态。由图 5.2 可知,对社会环境治理优化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人均 GDP、信息消费产业政策、数字电视使用率、固定宽带接入率、移动高速(4G)网络接入率、恶意程序数、骚扰电话数和垃圾短信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元驱动下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与应用——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张盛,王铁宇,张红,李奇锋,周云桥,宋帅. 生态学报. 2017(12)
[2]农户资本投入不确定性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空间差异分析[J]. 张永强,张晓飞,周宁,蒲晨曦.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3)
[3]2002-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J]. 钟玲玲,徐春燕,王战平. 情报科学. 2016(11)
[4]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比较研究[J]. 任红梅.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6(06)
[5]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水平估计与收敛性分析[J]. 张肃.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09)
[6]我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 唐天伟,欧阳瑾.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03)
[7]信息消费环境的演变及时代特征研究[J]. 万晓榆,王在宇,刘雪艳,袁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8]新兴信息消费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供需视角[J]. 万晓榆,齐捷,袁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06)
[9]“一带一路”枢纽省市信息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岳琴,葛继平,张凤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对居民信息消费的门限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郑丽,赵严冬,唐守廉. 情报科学. 2016(03)
硕士论文
[1]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 徐鹏程.山东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2215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22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