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伙伴匹配性、知识共享与合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0 07:10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快节奏的全球竞争和技术变革为产学研合作创新提供了更为重要的意义和更广阔的前景,此种合作方式不仅能发现和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而且有助于知识成果产业化应用,被认为是一种创新的引擎。如何有效提高产学研合作绩效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议题。我国产学研合作经历20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实践上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学术研究上也获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践中仍存在大量失败案例,在学术研究上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空间。例如,在实践中,我国企业和学研机构在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源头伙伴选择错配、合作中追求“短平快”而缺乏深度的知识共享等原因,致使合作达不到预期绩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实务界;在学术界,现有研究大多把学研方向企业单向知识转移作为研究前提假设,在此基础上着重关注合作双方各自的特征属性及其差异性,并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方面探讨知识转移的各类影响因素、治理机制和政策设计等等,然而对于以知识流动和共享为本质特征的产学研合作情境,现有研究对如何在承认彼此差异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双方合作要素的匹配,并探讨伙伴间不同合作要素的匹配性对双方知识共享及合...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的研究路线
-1 Bender & Fish (2000)的知识层级结构的各种观点,本文将知识的内涵界定为:知识是人生并应用于其头脑中,有别于单纯的数据和信息,潜在行动能力的合理化信念,这种信念是集对客观于一体的心智活动的综合体。不同的定义一样,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视角,也对知识分类的研究回顾,本文选取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程度划分
1998),因而对其定义的界定和维度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概念深入准确的理解,学者普遍认为对其进行维度解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emison & Sitkin(1986)在有关并购整合的研究文献中,首先提出了“战略tegic fit)和“组织匹配”(organizational fit)这一“匹配”的二维度概念,出,战略匹配,即组织之间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的相似性,应该不同即组织间在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等组织流程上的相似性,伙伴定了不同合作伙伴合并后实现预期协同效应的程度(Jemison & Sitkin, 1r et al.(1997)将伙伴匹配性划分为三个维度:(1)伙伴间战略目标的相容性、领域一致性(domain congruence/consensus)。而Johnson et al. (1996)从反面匹配的三个标准:对立性、文化敏感性和非完善性。Douma et al.(2000)联盟的成功有赖于伙伴之间在五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匹配度,即战略匹配(s组织匹配(organizational fit)、人力资源匹配(human fit)、运营匹配(operation配(cultural fit),并给出了五个伙伴匹配维度的框架图(见图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四维关系研究——基于三螺旋视角[J]. 庄涛,王桂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8)
[2]知识距离、吸收能力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艾志红.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7)
[3]产学研合作绩效决定因素研究[J]. 黄劲松,余琴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3)
[4]多维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分析[J]. 胡杨,李郇. 地理研究. 2017(04)
[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及对策研究[J]. 杜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6]案例研究的理论构建:艾森哈特的新洞见——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6)”会议综述[J]. 毛基业,陈诚. 管理世界. 2017(02)
[7]政府资助、产学研互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 胡军燕,陈子虹,周明泽,金芸. 当代经济科学. 2016(05)
[8]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戴勇,胡明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6)
[9]集群企业网络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双元式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J]. 韩莹,陈国宏. 管理学报. 2016(06)
[10]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多维度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兼顾内容与方向的探索性研究[J]. 王国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0)
博士论文
[1]企业技术能力结构及其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研究[D]. 黄曼.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 刁丽琳.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组织内知识共享治理研究[D]. 金辉.南京大学 2013
[4]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马文聪.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何泽军.武汉大学 2012
[6]高技术产业集群下企业创新模型研究[D]. 李晓红.大连理工大学 2012
[7]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 邓颖翔.华南理工大学 2011
[8]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 刘冰峰.武汉理工大学 2010
[9]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 姚威.浙江大学 2009
[1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及其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D]. 苏勇.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校企合作中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D]. 孙智妍.大连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38735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的研究路线
-1 Bender & Fish (2000)的知识层级结构的各种观点,本文将知识的内涵界定为:知识是人生并应用于其头脑中,有别于单纯的数据和信息,潜在行动能力的合理化信念,这种信念是集对客观于一体的心智活动的综合体。不同的定义一样,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视角,也对知识分类的研究回顾,本文选取以下三种有代表性的程度划分
1998),因而对其定义的界定和维度的划分目前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概念深入准确的理解,学者普遍认为对其进行维度解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emison & Sitkin(1986)在有关并购整合的研究文献中,首先提出了“战略tegic fit)和“组织匹配”(organizational fit)这一“匹配”的二维度概念,出,战略匹配,即组织之间在技术、产品和市场方面的相似性,应该不同即组织间在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体系等组织流程上的相似性,伙伴定了不同合作伙伴合并后实现预期协同效应的程度(Jemison & Sitkin, 1r et al.(1997)将伙伴匹配性划分为三个维度:(1)伙伴间战略目标的相容性、领域一致性(domain congruence/consensus)。而Johnson et al. (1996)从反面匹配的三个标准:对立性、文化敏感性和非完善性。Douma et al.(2000)联盟的成功有赖于伙伴之间在五个方面具有良好的匹配度,即战略匹配(s组织匹配(organizational fit)、人力资源匹配(human fit)、运营匹配(operation配(cultural fit),并给出了五个伙伴匹配维度的框架图(见图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产学研协同创新四维关系研究——基于三螺旋视角[J]. 庄涛,王桂东.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7(08)
[2]知识距离、吸收能力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 艾志红.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7)
[3]产学研合作绩效决定因素研究[J]. 黄劲松,余琴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13)
[4]多维邻近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分析[J]. 胡杨,李郇. 地理研究. 2017(04)
[5]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的症结及对策研究[J]. 杜健.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6]案例研究的理论构建:艾森哈特的新洞见——第十届“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6)”会议综述[J]. 毛基业,陈诚. 管理世界. 2017(02)
[7]政府资助、产学研互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广东省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J]. 胡军燕,陈子虹,周明泽,金芸. 当代经济科学. 2016(05)
[8]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戴勇,胡明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6(06)
[9]集群企业网络权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双元式知识共享行为的中介作用[J]. 韩莹,陈国宏. 管理学报. 2016(06)
[10]我国知识型员工知识共享多维度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兼顾内容与方向的探索性研究[J]. 王国保.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0)
博士论文
[1]企业技术能力结构及其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研究[D]. 黄曼.华南理工大学 2016
[2]产学研合作契约类型、信任与知识转移关系研究[D]. 刁丽琳.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内外生激励、知识属性与组织内知识共享治理研究[D]. 金辉.南京大学 2013
[4]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马文聪.华南理工大学 2012
[5]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何泽军.武汉大学 2012
[6]高技术产业集群下企业创新模型研究[D]. 李晓红.大连理工大学 2012
[7]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 邓颖翔.华南理工大学 2011
[8]产学合作知识共享研究[D]. 刘冰峰.武汉理工大学 2010
[9]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知识创造过程研究[D]. 姚威.浙江大学 2009
[10]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及其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D]. 苏勇.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校企合作中跨组织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D]. 孙智妍.大连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3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23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