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17:27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区域之间互相依赖、关联互动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最终目标。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是我国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且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到贵州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同时对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系统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由此提出促进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梳理了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为全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多方面分析了贵州省区域经济综合发展状况、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再次,根据系统论的思维,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参照三分法,将贵州省经济大系统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保三个子系统,构建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等方法对2016贵州省9市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截面数据和2002-2016年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无...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省行政区划图
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依次为 1846.54 亿元、4636.74 亿元、5251.15 亿元,相应的长率依次为 6.0%、11.1%、11.5%。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 15.7:39.7:44.6。公预算收入为 1561.33 亿元,较去年增长了 6.5%,公共预算支出 4261.68 亿元,去年增长了 7.9%。再从人民生活指标来看,全省人均 GDP 为 33127 元,较上年增加了 3280 元,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121.15 元,比去年在名上增长 10.4%,全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达 19201.68 元,比去年在名义上长 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7533.29 元,比去年在名义上增长 13.4%从上文的常用宏观指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去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根据木桶效应,贵州省经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由全省的经济发水平最好的地区决定的,而是由省内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决定,正如木桶储的最大容量取决于它的短板一样,贵州省协调发展的短板就在于经济落后地相应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地区发展差异的程度来决定。基于点,本文从贵州省的 9 市(州)的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来分析评价贵州省的整的经济发展状况。
图 3.3 2016 年贵州省 9 州(市)居民收入由图 3.2 和 3.3 可以直观的看出,贵州省各市级行政单位之间的生产总值在很大的差距。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人GDP 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城镇居民的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三的市(州)依次为: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农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需要注意是,贵阳市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排名第一,而且人均 GDP、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均可支配收入同样也在全省排第一,依次为 67772 元、29502 元、12967 元。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9 个市(州)之间在经济指标数据上在较大差距,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是贵阳市,为 3157.7 亿元;最低的地是安顺市,为 701.35 亿元。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为 2456.35 亿元,相对差距高4.5 倍。从人均 GDP 指标来看,只有贵阳、六盘水、遵义这三个城市的人均 G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准(36121.65 元),其余市(州)均低于 36121.65 元。中毕节市的人均 GDP 水平最低,为 24544 元。贵阳市与毕节市的人均 GDP 相43228 元,相对差距为 2.76 倍;各市(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以云贵地区为例[J]. 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7)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 李圣荣.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6)
[3]海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童珍,许海平.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2)
[4]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 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 地理研究. 2015(02)
[5]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 地理研究. 2013(12)
[6]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 刘志彪.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7]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 经济地理. 2013(01)
[8]试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机制[J]. 马桂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9]四川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 江浏光艳,翁庆智.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2)
[1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J]. 覃成林,张华,毛超.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4)
博士论文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 彭荣胜.河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莫洪兰.贵州财经大学 2017
[2]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范振锐.郑州大学 2017
[3]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冯中跃.内蒙古大学 2017
[4]贵州省市州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万箭.贵州大学 2016
[5]贵州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 陈婷婷.贵州财经大学 2012
[6]云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张黎.云南财经大学 2012
[7]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D]. 朱甲羽.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15941
【文章来源】: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贵州省行政区划图
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依次为 1846.54 亿元、4636.74 亿元、5251.15 亿元,相应的长率依次为 6.0%、11.1%、11.5%。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 15.7:39.7:44.6。公预算收入为 1561.33 亿元,较去年增长了 6.5%,公共预算支出 4261.68 亿元,去年增长了 7.9%。再从人民生活指标来看,全省人均 GDP 为 33127 元,较上年增加了 3280 元,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5121.15 元,比去年在名上增长 10.4%,全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达 19201.68 元,比去年在名义上长 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7533.29 元,比去年在名义上增长 13.4%从上文的常用宏观指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贵州省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去有了一定的提高,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然而,根据木桶效应,贵州省经济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不是由全省的经济发水平最好的地区决定的,而是由省内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地区决定,正如木桶储的最大容量取决于它的短板一样,贵州省协调发展的短板就在于经济落后地相应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水平很大程度上由地区发展差异的程度来决定。基于点,本文从贵州省的 9 市(州)的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来分析评价贵州省的整的经济发展状况。
图 3.3 2016 年贵州省 9 州(市)居民收入由图 3.2 和 3.3 可以直观的看出,贵州省各市级行政单位之间的生产总值在很大的差距。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人GDP 排名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城镇居民的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三的市(州)依次为: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农村居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的市(州)分别为:贵阳市、遵义市、黔南州。需要注意是,贵阳市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排名第一,而且人均 GDP、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均可支配收入同样也在全省排第一,依次为 67772 元、29502 元、12967 元。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9 个市(州)之间在经济指标数据上在较大差距,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地区是贵阳市,为 3157.7 亿元;最低的地是安顺市,为 701.35 亿元。两者之间的绝对差距为 2456.35 亿元,相对差距高4.5 倍。从人均 GDP 指标来看,只有贵阳、六盘水、遵义这三个城市的人均 G远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准(36121.65 元),其余市(州)均低于 36121.65 元。中毕节市的人均 GDP 水平最低,为 24544 元。贵阳市与毕节市的人均 GDP 相43228 元,相对差距为 2.76 倍;各市(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 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民族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变——以云贵地区为例[J]. 王辉,延军平,王鹏涛,武亚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07)
[2]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J]. 李圣荣. 黑河学院学报. 2018(06)
[3]海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 童珍,许海平.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2)
[4]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 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 地理研究. 2015(02)
[5]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 地理研究. 2013(12)
[6]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与长效机制[J]. 刘志彪.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7]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 经济地理. 2013(01)
[8]试论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机制[J]. 马桂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9]四川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J]. 江浏光艳,翁庆智.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2)
[10]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概念辨析、判断标准与评价方法[J]. 覃成林,张华,毛超. 经济体制改革. 2011(04)
博士论文
[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 彭荣胜.河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莫洪兰.贵州财经大学 2017
[2]中部六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 范振锐.郑州大学 2017
[3]内蒙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冯中跃.内蒙古大学 2017
[4]贵州省市州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万箭.贵州大学 2016
[5]贵州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互动机制研究[D]. 陈婷婷.贵州财经大学 2012
[6]云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张黎.云南财经大学 2012
[7]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D]. 朱甲羽.南昌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15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315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