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科技投入、网络特征与生态效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9 19:43
  基于复杂网络研究的视角,以城市群生态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科技投入及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利用30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基于地理引力模型构建城市群生态关联网络,获取城市个体网络特征指标,并分析城市科技投入和网络特征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①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表现出"一体两翼"的空间分布态势;城市生态效率水平个体差异显著,且差距不断扩大。②城市群网络连通性较高,整体网络密度先升后降;郑-焦-洛-新等构成城市群的核心极,接近核心区域的城市生态水平较高;城市个体中心度差异较大。③科技投入、接近中心度对生态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科技投入与接近中心度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且呈现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率也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资利用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文章来源】:技术经济. 2020,3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科技投入、网络特征与生态效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2003—2017年间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生态效率空间分布

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以2017年为例)。图中节点大小表示相应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度值越大节点图标也越大。分析可以发现中原城市群网络呈现以下特征:第一,网络整体关联度为1,即城市群中没有孤立的节点。这表明中原城市群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整体关联性显著,城市群比较稳定。城市群中任意节点均有多条关系直接连通其他节点,这意味着城市群中各成员之间的经济交流较为频繁。这既有利于城市群总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核心城市的发展惠及其他成员。第二,网络整体密度为0.23。表明中原成员之间具有较好的生态关联基础,城市群规划具备合理性。第三,网络平均度值为6.60。表明每个城市平均与另外近7个城市有着直接的经济联系,对于只有30个城市的网络来说,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频度较高,城市联系较为活跃。其中度值最大的郑州达到26(其中入度值为20,出度值为6),表明城市群中大多数城市都与郑州存在直接经济联系。第四,节点平均距离为2.34。表明每个城市平均经过不到3个城市就可以与其他任一个城市建立经济联系。平均距离越短,城市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所需的成本就越低,越有利于城市群整体发展。从时序维度来看,中原城市群的网络密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010年达到了峰值,这与生态效率差异程度的变化趋势正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城市群内各主体的关系越密切,信息传导越通畅,则整体生态水平越接近;相反地,群体内各主体关系疏远后,生态差异化则有所加剧。度值指标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在2008—2012年间,中原城市群网络平均度值为8.273,而此前5年(2003—2007年)的平均度值只有7.499,此后5年(2013—2017年)的度值降至7.124。相关指标表明中原城市群内联系紧密程度有所下降,生态效率水平的个体差异程度有所扩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定量测度[J]. 王莎,童磊,贺玉德.  技术经济. 2019(10)
[2]长江经济带环境污染空间关联的网络分析——基于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综合指标[J]. 林黎,李敬.  经济问题. 2019(09)
[3]中国财政科技支出与技术创新——基于金融发展调节效应视角的研究[J]. 林小玲.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04)
[4]国内生态经济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12种中文核心期刊[J]. 治丹丹,孔伟,王淑佳,刘宇峰.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5)
[5]中国生态能源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 孟凡生,邹韵.  运筹与管理. 2019(07)
[6]多源遥感数据支持下的县域尺度生态效率测算及稳健性检验——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 马勇,童昀,任洁.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6)
[7]FDI与中国工业生态效率——基于面板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吴文洁,刘雪梦,唐娟莉.  商业研究. 2019(06)
[8]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J]. 张广胜,陈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3)
[9]新国家空间理论视角下城市群的国家空间选择性研究[J]. 马学广,唐承辉.  人文地理. 2019(02)
[10]功能空间分工与城市群经济增长——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分析[J]. 尚永珍,陈耀.  经济问题探索. 2019(04)



本文编号:3402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02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