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及其空间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7 22:55
城市与区域协同发展是人文地理学的关键问题。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焦点。在国家新型城镇化与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协同发展与空间整合成为城市群或经济带提升综合实力,应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长江三角洲地区(简称长三角)城市集聚,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化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本文以长三角为典型案例,归纳梳理其城市发展条件与时空演变。长三角由1980年代的上海经济区逐渐扩展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内3省1市的26个城市(2016年规划),经历了“迅速扩张-骤然缩小-稳步扩容”的过程,其城市间的联系复杂多样。在梳理区域与城市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价。在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方面,通过区位商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发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二、三产业是优势产业,欠发达城市则第一产业优势明显;2001-2016年,长三角经济重心移动趋向西北,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高低与距离、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经济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在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宂技术路线图??1.4可能创新点??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如下:??(1)目前学术界对于区域和城市协同发展的研宄多集中在经济协同方面,??
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池州、滁州(图3.1)。??15??
.....浙江?66543?0.69?4239.8?3.07?39760.52?5.34??安徽?72127.8?0.75?2811.6?2.03?16025.68?2.15??注释:本文计算过程中,江苏即包含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9市;浙江即包含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舟山、台州8市;安徽即包??含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池州、滁州8市。??2001-2016年,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图3.?2),??最快的是2003-2004年,增长率为20.?37%。其中,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2009年的增长率出现了一个低点,增长率仅为9.?30%。近几年来,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强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有所放缓,以实现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从省市尺度来看,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江苏??9市,其次是浙江8市,但是上海一个直辖市的总值却远远高于安徽8市,由此??可见,安徽与江浙沪之间依旧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安徽强烈要求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之一,通过区域协作与经济联系等方式??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160000俗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长三角??
本文编号:3410767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宂技术路线图??1.4可能创新点??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如下:??(1)目前学术界对于区域和城市协同发展的研宄多集中在经济协同方面,??
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池州、滁州(图3.1)。??15??
.....浙江?66543?0.69?4239.8?3.07?39760.52?5.34??安徽?72127.8?0.75?2811.6?2.03?16025.68?2.15??注释:本文计算过程中,江苏即包含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9市;浙江即包含杭州、宁波、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舟山、台州8市;安徽即包??含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宣城、池州、滁州8市。??2001-2016年,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图3.?2),??最快的是2003-2004年,增长率为20.?37%。其中,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2009年的增长率出现了一个低点,增长率仅为9.?30%。近几年来,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强调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长三角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2年开始有所放缓,以实现城乡统筹、生??态环保、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目标。从省市尺度来看,生产总值最高的是江苏??9市,其次是浙江8市,但是上海一个直辖市的总值却远远高于安徽8市,由此??可见,安徽与江浙沪之间依旧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安徽强烈要求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原因之一,通过区域协作与经济联系等方式??带动城市的经济增长。??160000俗元?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长三角??
本文编号:3410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1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