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域主义视角下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及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20:42
自上个世纪以来,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持续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趋势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新区域主义理论也呈现出全新的治理理论与方法。如何借助新区域主义理论推动我国区域综合治理的专业化、高效化,进而实现区域发展与地方发展的统一,是发展边境区域经济的一项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全新的合作模式。云南作为西南内陆对外开放的重点省区及前沿,目前正在加快推进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在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还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应对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绩效问题进行评价,构建出针对性的治理框架和治理体系。本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遴选与构建一套体现新区域主义的量化分析方法,以滇越跨境经济合作为实证对象,对跨境经济合作绩效进行定量评价;基于新区域主义及空间治理观点,就滇越跨境经济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展开细致讨论,对跨境经济合作的影响机理尤其是治理结构问题做出系统阐释;结合滇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这一实证对象,力图构建出跨境经济合作治理的框架和体系。本论文共分为7章:第一章——绪论。对论文的研究...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示意图
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图:2.1 所示。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过程中,也应当基南省边境地区的能源资源与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水平落后,但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伴随着我国对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府必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对产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图 2.2 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核心—边缘结构”图梁双陆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沿边经济增长中心”这一概念。该学者基于核心-边缘结构模型,构建了 CPBD 模型,该模型也被定义为边疆经济发展模型。以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分析可知沿边地区及内部所构成的 CPBD模型包括以下特征:首先,在境外区域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沿边地区的凝聚力产生积极作用。在国外市场需求的驱使下,国内企业倾向于在靠近邻国市场的区域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从而获得邻国市场的全部收益,此时内陆地区对企业产生的吸引力下降;其次,在境外区域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沿边地区的凝聚力产生消极作用;国内企业一旦在边境地位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就势必需要跟国外企业开展竞争。部分国内企业为了转移竞争风险,主动在远离国外市场的内部地区选址生产。综上所述,要判断境外区域对边界凝聚力的作用,主要以境外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为依据。第五,“引力模型”理论。(一)引力模型概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 李松龄. 湖湘论坛. 2018(04)
[2]国际贸易实务中区域经济产品品牌价值链构建分析[J]. 谢静.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3)
[3]国内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邵朝对,李坤望,苏丹妮. 经济研究. 2018(03)
[4]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的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J]. 吴军,魏安喜. 经济经纬. 2018(01)
[5]基于一带一路导向的国际贸易走向探讨[J]. 童俐丽. 科技经济市场. 2017(10)
[6]从英国“脱欧”事件看国际贸易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J]. 钟洁,杨发琼. 经贸实践. 2017(11)
[7]全球价值链、东亚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 郑学党,华晓红. 兰州学刊. 2017(06)
[8]生态补偿机制视角下的区域经济转型——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义乌为例[J]. 金炜.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3)
[9]国际贸易的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贡献[J]. 何敏. 社会科学. 2017(02)
[10]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的影响分析[J]. 周梅,余江. 物流技术. 2017(01)
博士论文
[1]中国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 王原雪.南京大学 2018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 吴绍鑫.辽宁大学 2017
[3]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 杨宏昌.广西大学 2017
[4]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中蒙贸易发展模式研究[D]. 拉木苏仁.内蒙古大学 2017
[5]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维护问题研究[D]. 范盱阳.中共中央党校 2017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研究[D]. 李国鹏.东北财经大学 2017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D]. 黄英婉.辽宁大学 2017
[8]“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D]. 汪闻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9]网上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 李一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10]东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D]. 唐乐.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D]. NGUYEN THI HONG(阮氏红).东北财经大学 2017
[2]中国与APEC成员国家和地区间国际贸易问题研究[D]. 尹文峰.延边大学 2017
[3]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 赵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发展模式研究[D]. 曾旭达.浙江大学 2016
[5]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经济绩效提升对策研究[D]. 韦嘉俊.广西大学 2016
[6]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研究[D]. 乌云塔娜.吉林大学 2016
[7]山东省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刘德文.辽宁大学 2016
[8]FDI、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冯雪艳.信阳师范学院 2016
[9]区域经济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D]. 游蕾.河北师范大学 2016
[10]京津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 王静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6400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示意图
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图:2.1 所示。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过程中,也应当基南省边境地区的能源资源与土地资源丰富发展水平落后,但劳动力资源、农业资源伴随着我国对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的政策府必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实现对产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图 2.2 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核心—边缘结构”图梁双陆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沿边经济增长中心”这一概念。该学者基于核心-边缘结构模型,构建了 CPBD 模型,该模型也被定义为边疆经济发展模型。以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为依据,分析可知沿边地区及内部所构成的 CPBD模型包括以下特征:首先,在境外区域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沿边地区的凝聚力产生积极作用。在国外市场需求的驱使下,国内企业倾向于在靠近邻国市场的区域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从而获得邻国市场的全部收益,此时内陆地区对企业产生的吸引力下降;其次,在境外区域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沿边地区的凝聚力产生消极作用;国内企业一旦在边境地位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就势必需要跟国外企业开展竞争。部分国内企业为了转移竞争风险,主动在远离国外市场的内部地区选址生产。综上所述,要判断境外区域对边界凝聚力的作用,主要以境外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为依据。第五,“引力模型”理论。(一)引力模型概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J]. 李松龄. 湖湘论坛. 2018(04)
[2]国际贸易实务中区域经济产品品牌价值链构建分析[J]. 谢静.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3)
[3]国内价值链与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邵朝对,李坤望,苏丹妮. 经济研究. 2018(03)
[4]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性的趋势分析及影响因素[J]. 吴军,魏安喜. 经济经纬. 2018(01)
[5]基于一带一路导向的国际贸易走向探讨[J]. 童俐丽. 科技经济市场. 2017(10)
[6]从英国“脱欧”事件看国际贸易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J]. 钟洁,杨发琼. 经贸实践. 2017(11)
[7]全球价值链、东亚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 郑学党,华晓红. 兰州学刊. 2017(06)
[8]生态补偿机制视角下的区域经济转型——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义乌为例[J]. 金炜.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3)
[9]国际贸易的全球治理与中国的贡献[J]. 何敏. 社会科学. 2017(02)
[10]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对国际物流需求的影响分析[J]. 周梅,余江. 物流技术. 2017(01)
博士论文
[1]中国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 王原雪.南京大学 2018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D]. 吴绍鑫.辽宁大学 2017
[3]中国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 杨宏昌.广西大学 2017
[4]中蒙俄经济走廊视阈下中蒙贸易发展模式研究[D]. 拉木苏仁.内蒙古大学 2017
[5]中国海外经济利益维护问题研究[D]. 范盱阳.中共中央党校 2017
[6]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合作研究[D]. 李国鹏.东北财经大学 2017
[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D]. 黄英婉.辽宁大学 2017
[8]“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保税区和自贸区发展研究[D]. 汪闻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9]网上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 李一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10]东亚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D]. 唐乐.吉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D]. NGUYEN THI HONG(阮氏红).东北财经大学 2017
[2]中国与APEC成员国家和地区间国际贸易问题研究[D]. 尹文峰.延边大学 2017
[3]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研究[D]. 赵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4]“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自贸区发展模式研究[D]. 曾旭达.浙江大学 2016
[5]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经济绩效提升对策研究[D]. 韦嘉俊.广西大学 2016
[6]内蒙古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对策研究[D]. 乌云塔娜.吉林大学 2016
[7]山东省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 刘德文.辽宁大学 2016
[8]FDI、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冯雪艳.信阳师范学院 2016
[9]区域经济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D]. 游蕾.河北师范大学 2016
[10]京津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 王静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6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7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