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明代海上丝调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纹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04 22:37
  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销售,是明代海上贸易的大宗商品,景德镇是当时青花瓷最主要的生产地。本文将景德镇青花瓷作为不同国家地区进行艺术文化交流的物质载体,选取海上贸易发展鼎盛的明代为研究时间段,把这一时期受海上丝绸之路影响的景德镇青花瓷纹饰作为具体深入的研究对象。分析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不同海外市场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在这些海外市场需求影响下景德镇青花瓷纹饰的多方面表现形式,归纳纹饰艺术特征。不同海外国家对于景德镇青花瓷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本文划分出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三个主要海外市场,分别为西亚阿拉伯国家市场、东亚邻国及东南亚国家市场和欧洲国家市场,并探讨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即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宗教信仰、东亚邻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欧洲国家的社会审美。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纹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丰富景德镇青花瓷纹饰题材与促进景德镇青花瓷纹饰的多元化融合,通过运用文献调查、归纳比较和图像学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两方面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关于研究明代海上丝绸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纹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原明代外贸历史,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在宏观上认识不同国...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明代海上丝调之路对景德镇青花瓷纹饰的影响


伊斯兰风格多角星纹表1部分明代伊斯兰风格青花瓷产品

青花,盘土,伊斯兰,笔触


明代永乐青花花卉洗口双耳扁瓶《可兰经》插图伊斯兰风格多角星纹饰,笔触精细,构 图 饱满。明代永乐青花月华纹碗 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盘土耳其 陶器用“S”形线条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形成螺旋状几何图形。

青花,花纹


盘子的整体构图还是以二方连续为骨架,在盘体内部描绘有三层典型的回花,运用青花料的色泽深浅来表现花纹的明暗,此外在中心圈外的两层装饰带这些缠枝花总体呈波浪形均衡排列,花朵的枝蔓细长,极为自然生动。“回回它同样首先出现在西亚阿拉伯国家的金属器、玻璃器、木器、纺织物以及经书插画等地方,之后在逐渐发展演变,到明代永乐至宣德时期,这种“回回花要以缠枝花、折枝花等纹样形式大量在景德镇外销青花瓷上应用。景德镇的制工匠在能对中国传统植物花卉图案熟练绘制的基础上,对这种相对新颖的伊斯风格植物花纹能够驾轻就熟,顺利完成西亚阿拉伯国家的青花瓷定做任务。在明代的永宣时期,景德镇生产的一些外销青花执壶和烛台等器物的腹部有装饰这种“回回花”。例如这件明代宣德青花八角烛台,它的器物造型是仿阿拉伯国家的铜器,在烛台的整体装饰有纹样十一组,在烛台颈部以横向二方续构图,底座的八个面进行竖向开光,绘制缠花纹,布局构图新颖,给人一种面感很强的装饰效果。像这种在缠枝花纹的外侧再用小花瓣、麦穗、果实等纹进行装饰,在其他类型器物上也能够见到,这也是这一时期景德镇外销青花瓷一种独特装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影响[J]. 刘保奎.  景观设计学. 2017(04)
[2]明清华南瓷业的生产及外销[J]. 刘淼,羊泽林.  考古与文物. 2016(06)
[3]论郑和下西洋无以为继的必然性[J]. 魏晶晶.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
[4]明代永宣青花瓷的伊斯兰风格及其成因[J]. 谢文璇.  回族研究. 2015(01)
[5]南海南部地区沉船与中国古代海洋贸易的变迁[J]. 焦天龙.  海交史研究. 2014(02)
[6]从聆听到对话——2014中韩陶瓷艺术交流展侧记[J]. 孔铮桢.  陶瓷学报. 2014(06)
[7]浅析陶瓷之路[J]. 刘艳荣.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01)
[8]中国梦:理想、现实与实践[J]. 郑乃红.  传承. 2013(12)
[9]明初伊斯兰风格的景德镇官窑瓷器[J]. 冯小琦.  东方收藏. 2011(12)
[10]大航海时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交流——15~16世纪景德镇青花瓷外销调查之一[J]. 林梅村.  文物. 2010(03)

博士论文
[1]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D]. 肖丰.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明清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外销瓷审美研究[D]. 吴依萤.西北大学 2016
[2]中国外销日用瓷餐具设计策略研究[D]. 翁宜汐.南京艺术学院 2015
[3]明代青花瓷的外销[D]. 刘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本文编号:3476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76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7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