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0 16:15
综合承载力是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以长江经济带为案例区,以2007-2017年为时间轴,构建基于"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地域综合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估综合承载力及其时空格局,借助探索性数据分析及GWR模型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较低,但上升趋势显著.②长江经济带社会承载力水平"独占鳌头",经济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先后垫底.③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空间格局.④互联网覆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率、单位能耗实现的GDP、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是影响综合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据此,提出提高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3(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长江经济带区位
利用熵权TOPSIS法,依据公式运用ArcGIS平台绘制2007、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图,结果如图2所示.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较低,呈现“下高上低”空间分布格局.从时间节点看,2007、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均呈现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空间格局,下、中、上游平均综合承载力分别为0.384、0.354、0.331,总体承载力水平较低.分区综合承载力值分别为0.334、0.314、0.308;0.381、0.342、0.324;0.438、0.405、0.361,呈上升趋势.上、中、下游综合承载力的变异系数从2007年的0.026,扩大到2017年的0.077,差距呈扩大趋势.下游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增大,综合承载力逐渐与中上游拉开差距,上游受区位、地形地貌、人口结构等因素限制,综合承载力发展相对缓慢.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编制,长江经济带人口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注重质量、社会发展追求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深入人心,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2.2 社会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
(5)2007年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影响高值区分布在中、下游地区,此时中下游地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GDP投入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环境承载力,从而促进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增加;2012年高值区继续向下游集聚,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2017年高值区转变为沿海地区与四川省中西部,四川省是承接下游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产业转移相应增加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是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的有效途径.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地理学的特性与基本问题[J]. 宋长青,张国友,程昌秀,陈发虎. 地理科学. 2020(01)
[2]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 郝庆,邓玲,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3]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程小于,杨庆媛,毕国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0)
[4]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 牛方曲,封志明,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8)
[5]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J].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8)
[6]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J]. 刘建朝,程浩岩,宋顺锋.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7)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张红,陈嘉伟,周鹏. 经济地理. 2016(06)
[8]环渤海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J]. 于广华,孙才志. 生态学报. 2015(14)
[9]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J]. 汪嘉杨,李祚泳,余静.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5)
[10]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 高军波,刘明华,李清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3487551
【文章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3(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长江经济带区位
利用熵权TOPSIS法,依据公式运用ArcGIS平台绘制2007、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时空格局图,结果如图2所示.2007-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较低,呈现“下高上低”空间分布格局.从时间节点看,2007、2012、2017年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均呈现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空间格局,下、中、上游平均综合承载力分别为0.384、0.354、0.331,总体承载力水平较低.分区综合承载力值分别为0.334、0.314、0.308;0.381、0.342、0.324;0.438、0.405、0.361,呈上升趋势.上、中、下游综合承载力的变异系数从2007年的0.026,扩大到2017年的0.077,差距呈扩大趋势.下游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增大,综合承载力逐渐与中上游拉开差距,上游受区位、地形地貌、人口结构等因素限制,综合承载力发展相对缓慢.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不断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和编制,长江经济带人口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注重质量、社会发展追求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深入人心,长江经济带综合承载力不断提高.2.2 社会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
(5)2007年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影响高值区分布在中、下游地区,此时中下游地区经济总量大、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增加环境污染治理的GDP投入能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区域环境承载力,从而促进区域综合承载力的增加;2012年高值区继续向下游集聚,高速发展的经济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能有效缓解环境压力,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2017年高值区转变为沿海地区与四川省中西部,四川省是承接下游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产业转移相应增加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占GDP比重是提升区域综合承载力的有效途径.4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地理学的特性与基本问题[J]. 宋长青,张国友,程昌秀,陈发虎. 地理科学. 2020(01)
[2]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J]. 郝庆,邓玲,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0)
[3]重庆市江津区土地资源承载力时空差异研究[J]. 程小于,杨庆媛,毕国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10)
[4]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在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J]. 牛方曲,封志明,刘慧. 地理学报. 2019(08)
[5]长江经济带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分异评价与障碍因子诊断[J]. 李洁.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8)
[6]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与交通承载力[J]. 刘建朝,程浩岩,宋顺锋. 城市发展研究. 2016(07)
[7]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 张红,陈嘉伟,周鹏. 经济地理. 2016(06)
[8]环渤海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J]. 于广华,孙才志. 生态学报. 2015(14)
[9]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升半Г型分布指数公式[J]. 汪嘉杨,李祚泳,余静.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5)
[10]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河南省域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 高军波,刘明华,李清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本文编号:3487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487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