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新疫冲击、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选择

发布时间:2021-12-10 00:13
  要准确判断疫后经济全球化趋向,须先理清其内涵、阶段、基础动因等基本问题,进而聚焦于本轮经济全球化的特有动因,审视疫情冲击对于经济全球化基础动因和本轮特有动因之冲击程度,最后根据此种冲击效应做出判断。而关于中国应对方略,则须结合全球化势态判断和中国经济现实分析提出。基于此,文章就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全球化前景做了历史、理论而现实合一的分析与判断,进而就疫后中国应对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研究显示:经济全球化源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疫情冲击正在损害本轮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和治理架构,这将导致本轮全球化放缓乃至停滞,但不会逆转。基本的原因是,疫情对全球化的基础动因未有丝毫影响,基础动因源自人性衍生的三个基本规律。疫后经济全球化一个重要动向是分群。中国应对方略应按照三个层面设计并提出,着眼于发挥三个层面的优势。三个层面分别为国际多边、国际双边和次多边,以及国内市场规模与区际分工。 

【文章来源】:现代经济探讨.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新疫冲击、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选择


中美不同阶层收入变化比较(1995-2009年)

危机期,世界经济,格局,层次


然而这一切随着特朗普上台后单边主义政策的愈演愈烈而在迅速消退。其中3G分层的全球治理架构已在在此次疫情之前发生了动摇。三个层次的G中,第一个层次的G20,自2016年杭州峰会之后的影响力迅速下降。第二个层次之G7,几次峰会不欢而散,金砖五国的俄罗斯、巴西、南非三国经济收缩。而第三个层次的G即中美之间的战略对话机制业已停止,两国渐行渐远。此次疫情加剧了这种态势。尤其是加剧了中美之间分离乃至脱钩的进程。在这同时,后冷战以来不断强化的世界经济三大协调组织的权威性也受到特朗普单边主义的严重削弱。其中WTO近乎停摆,世界银行和IMF影响力受到阉割。

世界经济,比重,价值链,新兴经济体


一个是国与国之间,偏向新兴经济体。别的不论,单是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与G7(西方七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相对份额的变化就足以引出发达国家部分民众的不满。按照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可比数据计算,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开始的1990年,中国、印度加总的GDP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大约为3.4%,G7占52.6%。到这一轮全球化的最近时段,亦即2018年,前者所占份额上升到19.5%,后者下降到45.2%(见图1)。上述变化中,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变化更加引人瞩目。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自加入WTO以来,由全球价值链边缘一跃而为全球三大价值链中心之一。具体而言,2000年全球价值链只有两个中心,分由美国和德国主宰,但到了2015年,世界形成三个价值链中心,亚太原由美国独占的价值链体系一分为二,中国上升为东亚价值链的中心(见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危机”世界经济与中国选择:三个视野的综合与前瞻[J]. 赵伟.  南京社会科学. 2014(01)



本文编号:3531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531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2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