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能力分配、制度共容性和战略关注度:冷战后亚太多边经贸合作制度构建的成败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3 16:00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经济合作制度为主的各类制度建设迅速发展,并嵌入到地区秩序中,这些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程,产生了不同的结果。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来看,地区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制度需求、制度构建和制度的维持与深化三个阶段,不同因素在各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具体而言,在亚太地区,能力分配、制度共容性和霸权国对地区的战略关注度这三个变量对于地区经贸合作制度构建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文章将后冷战时期的亚太制度变迁分为四个时期,通过考察各个时期内最具代表性的制度来检验上述理论假设。文章认为,当地区内大国力量对比悬殊时,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霸权国战略关注度和较强的制度共容性时,地区合作制度的构建才能成功;当地区内力量对比接近时,地区合作的路径会趋于多元化,具备较高的霸权国战略关注度或具有较高共容性的地区合作制度的构建都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在霸权国对地区合作的战略关注度下降和大国力量对比接近时,要推动当前地区经济合作,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更多着眼于地区合作中的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当代亚太.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8 页

【部分图文】:

能力分配、制度共容性和战略关注度:冷战后亚太多边经贸合作制度构建的成败分析


亚太地区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J]. 叶成城,唐世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10)
[2]中国是否应该加入CPTPP?[J]. 苏庆义.  国际经济评论. 2019(04)
[3]国际秩序变迁与中国的选项[J]. 唐世平.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3)
[4]从全球主义到现实主义:地缘经济学的发展和新趋势[J]. 叶成城.  国外社会科学. 2019(01)
[5]CPTPP的主要特点、影响及对策建议[J]. 袁波.  国际经济合作. 2018(12)
[6]“半负面案例比较法”与机制辨别——北约与华约的命运为何不同[J]. 周亦奇,唐世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8(12)
[7]RCEP:进展、挑战与前景[J]. 庄芮,林佳欣.  东南亚研究. 2018(04)
[8]社会科学中的时空与案例选择[J]. 叶成城,黄振乾,唐世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03)
[9]崛起国创建国际制度的策略[J]. 刘玮.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9)
[10]特朗普执政与中美关系走向[J]. 吴心伯.  国际问题研究. 2017(02)



本文编号:360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60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