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演变视角下的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9: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战略和整体布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始审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鄂尔多斯市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生态污染和生态退化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探索符合当前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是鄂尔多斯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鄂尔多斯市为研究区,在生态足迹视角下,根据鄂尔多斯市的能源消耗数据、生物资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实践调查数据,详细测算了2006-2017年鄂尔多斯市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赤盈情况。基于生态足迹的计算,借助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可持续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以及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分析了鄂尔多斯市土地生态状况,进而揭示生态建设水平。通过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因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明确的管控对策。具体分析结果如下:(1)生态足迹整体上是先增后减的,近几年增长速度变慢,上升幅度变缓。从人均生态足迹的土地类型结构来看,化石燃料用地的生态足迹在生态足迹总量中是最大的,对生态足迹的贡献率...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区位
2.2 自然环境条件
2.3 社会经济条件
3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
3.1 数据来源
3.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3.2.1 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框架
3.2.2 修正后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3.3 生态足迹的测算
3.3.1 生物资源类生态足迹的测算
3.3.2 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测算
3.3.3 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的测算
3.3.4 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3.4 生态承载力的测算及演变分析
3.4.1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3.4.2 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3.5 生态赤盈的测算及演变分析
3.5.1 生态赤盈的计算
3.5.2 生态赤盈的动态分析
3.6 小结
4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建设评价
4.1 基于不同土地类型需求的关联度评价
4.1.1 不同土地类型的利用情况
4.1.2 不同土地类型需求与生态足迹的关联度分析
4.2 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生态评价
4.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生态评价
4.4 基于生态发展能力的生态评价
4.4.1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4.4.2 生态足迹多样性缓慢上升
4.4.3 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好
4.5 基于生态足迹相关指标的生态综合评价
4.6 小结
5 基于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分析
5.1 模型构建
5.1.1 备选驱动因子与数据说明
5.1.2 构建指标体系
5.2 驱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 生态足迹回归模型构建
5.4 基于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分析
6 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循环经济链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6.2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公共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感
6.3 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6.4 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建立生态安全屏障
6.5 全面整治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沙产业
6.6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完善监管方式,建立责任制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1540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区位
2.2 自然环境条件
2.3 社会经济条件
3 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
3.1 数据来源
3.2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3.2.1 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框架
3.2.2 修正后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3.3 生态足迹的测算
3.3.1 生物资源类生态足迹的测算
3.3.2 建设用地生态足迹的测算
3.3.3 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的测算
3.3.4 生态足迹的动态分析
3.4 生态承载力的测算及演变分析
3.4.1 生态承载力的计算
3.4.2 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分析
3.5 生态赤盈的测算及演变分析
3.5.1 生态赤盈的计算
3.5.2 生态赤盈的动态分析
3.6 小结
4 基于生态足迹的生态建设评价
4.1 基于不同土地类型需求的关联度评价
4.1.1 不同土地类型的利用情况
4.1.2 不同土地类型需求与生态足迹的关联度分析
4.2 基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生态评价
4.3 基于生态压力指数的生态评价
4.4 基于生态发展能力的生态评价
4.4.1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4.4.2 生态足迹多样性缓慢上升
4.4.3 生态经济发展能力较好
4.5 基于生态足迹相关指标的生态综合评价
4.6 小结
5 基于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分析
5.1 模型构建
5.1.1 备选驱动因子与数据说明
5.1.2 构建指标体系
5.2 驱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3 生态足迹回归模型构建
5.4 基于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分析
6 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循环经济链条,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6.2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公共生活环境,提升幸福感
6.3 合理调整用地结构,合理利用土地
6.4 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建立生态安全屏障
6.5 全面整治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沙产业
6.6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完善监管方式,建立责任制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71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77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