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大转折下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宏观的推进,长江流域正在成为国土开发的主战场,汉江作为长江最长的支流,西向沟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与长江经济带紧密相连。当前,我国的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范围日益扩大、层次逐渐提高、程度不断加深的新格局,以江河流域经济带、交通通道经济带、城市群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区域正日渐增多并发挥重要作用。汉江流域所处的战略地位和生态地位决定了其综合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流域经济理论、流域合作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以跨省域的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测度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城市质量”,然后通过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出城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绘制了经济带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网络图,基于此考察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间相互联系和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阻碍,探讨基于协同发展的跨省域汉江生态经济带合作共赢的路径,以期为鄂豫陕三省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汉江生态经济带 主成份分析法 改进引力模型 协同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第一节 文献综述11-15
- 一、流域经济相关研究11-12
-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研究12-14
-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内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研究14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4-15
- 第二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5-16
- 一、选题的理论背景及意义15
- 二、选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15-16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16-18
- 一、研究思路16-17
- 二、可能的创新点17
- 三、本文的不足17-18
- 第二章 汉江生态经济带概述18-23
- 第一节 汉江生态经济带提出背景18-19
- 一、历史渊源18
- 二、政策背景18-19
- 三、生态背景19
- 第二节 汉江生态经济带范围的界定19-20
- 第三节 汉江生态经济带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20-23
- 一、自然地理概况20-21
- 二、经济概况21
- 三、产业概况21-22
- 四、生态概况22
- 五、水资源概况22-23
- 第三章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间联系强度评测23-47
- 第一节 引力模型23-24
- 一、引力模型理论23-24
- 二、引力模型的修正24
- 第二节 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的城市质量的度量24-40
- 一、主成份分析指标体系24-25
- 二、分析过程25-40
- 第三节 城市间交通距离的确定40-42
- 第四节 城市间相互作用力的计算42-43
- 第五节 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间联系强度分析43-47
- 第四章 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间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47-53
- 第一节 经济带城市综合实力分析48-49
- 一、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实力强度48
- 二、经济带内城市规模结构体系48-49
- 第二节 空间相互作用倾向度49-53
- 一、生态一体性49
- 二、产业互补性49-51
- 三、交通因素51
- 四、行政因素51-52
- 五、历史文化因素52-53
- 第五章 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建议53-59
- 第一节 强化生态环境共创共建53-54
- 一、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53
- 二、共建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共建联动机制53
- 三、推动把汉江流域率先作为国家生态补偿试点地区53-54
- 第二节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54-55
- 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54
- 二、创新产业区域联动机制54-55
- 第三节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55-56
- 一、培育一主一副两条发展轴55
- 二、建设功能各有侧重的三个片区55-56
- 三、构筑经济带发展的集聚点和传导点56
- 第四节 健全立体交通网络56-57
- 第五节 深化区域内外合作57-59
- 一、加强跨地市的次区域合作57
- 二、推进相邻城市(镇)一体化发展57-58
- 三、加速经济带对外开放步伐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慰先,王礼全,谷晓江;贵州必须走发展生态经济之路[J];当代贵州;2000年08期
2 欧阳金芳;战争与生态经济[J];生态经济;2002年06期
3 李韧;试论我省发展生态经济的意义和对策[J];福建环境;2002年02期
4 杜润生;;善待天地:《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评介 善待天地山河[J];博览群书;2002年09期
5 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中文版序言[J];博览群书;2002年09期
6 李少华;太原要发展生态经济[J];山西财税;2004年05期
7 蔡强;;用生态经济观念重塑中国[J];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07期
8 ;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基地简介[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9 ;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主要区别[J];理论参考;2005年08期
10 杨晓航;张美涛;;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经济战略[J];中国工程咨询;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智富;;生态经济是后发展山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暨青年学术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朱立波;;看北京生态经济的正反面[A];“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生态‘大北京’论文集[C];2004年
3 李农;;依托地缘优势 发展生态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春妍;刘雅琴;;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5 沈康荣;涂扬晟;吴高华;;发展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立市——鄂西北山区统筹生态建设、县域经济、农民增收三大任务的最佳选择[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方东;申立庆;张汛;;菜芜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探索[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孟庆杰;;浅谈生态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铁力市发展生态经济的实证分析[A];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伊春市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书玉;杨新梅;史春芬;;区域生态经济弹性研究——以长治市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汪江;;关于生态经济对促进当代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10 姜大仁;;把贵州建成信息化现代化生态经济旅游圣地——贵州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模式探讨[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世龙;建设生态经济市[N];贵阳日报;2004年
2 吕明晓;生态经济的误区[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本报评论员;发展生态工业加快转型跨越[N];张掖日报;2013年
4 记者 阮春生;以实干的精神狠抓工作落实 更好保护环境发展生态经济[N];丽水日报;2013年
5 记者 谢超平;打造更具实力和活力生态经济特色县[N];惠州日报;2013年
6 陈婕 记者 李艳;兴安盟重视品牌建设生态经济双丰收[N];中国质量报;2013年
7 姚启超;关岭着力发展绿色产业促生态经济“双赢”[N];贵州日报;2013年
8 百色市委党校 赵堂高;实施生态扶贫 发展生态经济[N];广西日报;2014年
9 记者 阮春生 严晶晶;培育生态经济 建设美丽城乡 推动“两美浙江”在丽水的生动实践[N];丽水日报;2014年
10 策划 陈亚民 曾令成 梁琴 赵海涛;生态经济面临五大挑战[N];湖北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彦龙;哲学视野中的生态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谢慧明;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张青峰;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分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5 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周贤君;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生产生态经济适宜性评价及高效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邵权熙;当代中国林业生态经济社会耦合系统及耦合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木村;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王琳;马克思自然观视角下鄂伦春族生态经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王明扬;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孙在伟;县南沟流域农户生态经济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5 徐端阳;森林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王海龙;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李亚;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6年
8 李树财;生态经济的哲学关照[D];重庆大学;2008年
9 刘元强;生态经济的哲学透视[D];新疆大学;2007年
10 张亮亮;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经济思想及现实意义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39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