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一五”规划提出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大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对这两大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无论是从完成指标的角度还是缓减当前资源和环境压力的角度,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工业产值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对能源产生依赖,经济的迅猛发展依靠的是更多的能源投入,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是以粗放型经济为主。正是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国内诸多产业在运作中能源过度消耗,进而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因此,需要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均衡度和产业结构优化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将我国节能减排细分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二氧化硫排放、单位产值二氧化硫排放四类,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地区能源消耗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提出了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第一,西北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高,环境污染较轻。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要重点放在西北地区。第二,产业结构均衡并不是节能减排的内在推动力,产业结构偏离均衡状态,能源利用效率会有小幅的提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也会小幅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对节能减排有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并且缓解了环境污染问题;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的积极影响远超产业结构均衡对节能减排的负面影响。第三,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存在与二氧化碳排放一样,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证明了我国现在走的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政府应该加快实行节能减排政策,尽快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才能走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X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1.2.1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综述11-12
- 1.2.2 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的关系综述12-14
- 1.2.3 文献小结14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14-17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技术路线16-17
- 1.4 创新点17-18
- 第2章 概念与理论18-31
- 2.1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衡量指标18-19
- 2.1.1 产业结构的概念18
- 2.1.2 产业结构的衡量指标18-19
- 2.2 节能减排的概念和衡量指标19-22
- 2.2.1 节能减排的概念19-20
- 2.2.2 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20-22
- 2.3 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的关系22
- 2.4 空间计量模型理论22-31
- 2.4.1 空间相关性22-23
- 2.4.2 空间异质性23-24
- 2.4.3 空间权重矩阵24-25
- 2.4.4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25-26
- 2.4.5 空间计量模型26-31
- 第3章 中国节能减排形势严峻31-36
- 3.1 中国能源消耗现状31-33
- 3.1.1 能源消费总量压力大31-32
- 3.1.2 能源消费强度现状32-33
- 3.2 我国环境污染严重33-36
- 第4章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相关分析36-40
- 4.1 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耗的相关分析36-37
- 4.2 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相关分析37-38
- 4.3 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38-40
- 第5章 空间计量模型理论与描述性数据分析40-49
- 5.1 样本选择和数据描述40
- 5.2 空间权重矩阵的确定40-41
- 5.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41-47
- 5.4 本章小结47-49
- 第6章 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影响的实证分析49-68
- 6.1 能源消费的空间计量模型49-58
- 6.1.1 能源消费总量的SEM模型49-55
- 6.1.2 能源强度的SAR模型55-58
- 6.2 环境污染的空间计量模型58-65
- 6.2.1 人均SO_2排放量的SAR模型58-62
- 6.2.2 硫排放强度的SAR模型62-65
- 6.3 本章小结65-68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8-72
- 7.1 结论68-69
- 7.2 政策建议69-70
- 7.3 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76
- 后记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兖矿集团产业结构向纵深调整[J];当代矿工;2009年03期
2 广大;科技使恒达公司跃上新台阶——恒达公司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J];上海轻工业;2000年02期
3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情况[J];当代石油石化;2004年04期
4 倪玉娟;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企业[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年07期
5 王元地;朱兆琛;张小靖;;自主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传导机制[J];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6 张雪瑶;;论大庆石化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J];北方经贸;2013年04期
7 孙宝瑾;李国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制订产业结构政策的一般思路[J];武汉钢铁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8 温德臣;;油房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型设计[J];豫西农专学报;1989年S1期
9 李琪;;对调整地质勘查产业结构的初见[J];中国地质经济;1990年03期
10 李惠杰,刘跃军;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再思考[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5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9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蔡雪;我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比较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3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47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