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摘要】: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各国都渴望在全球经济的密切联系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而国际贸易是连接各国经济的桥梁,能够促进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因此,研究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经济学界的关注热点。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失衡态势持续存在,进而引发了国际金融体系动荡及不断加大的国际贸易摩擦,因此,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全球经济良性循环,以及各国的利益均衡将成为后危机时代,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得以长期维持的两大基石。从人民币汇率到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国家将矛头指向我国失衡的贸易结构,贸易结构失衡的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而经济结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支撑。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重庆的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进程也不断加速。随着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重庆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也日益增强,并力求在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优化自身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也使其经济得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如今西部地区已承接了产业转移的重任,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动对产业内部或者产业之间结构不断升级演进及外贸易结构的持续优化,使二者相互促进,研究此类问题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重庆地区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描述统计及定量等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及实证分析对重庆的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而言,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选题背景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问题,其次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并总结评述,最后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图、创新点及不足等内容。第二章: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及外贸结构的经济学定义,然后回顾了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相关经典理论。第三章:本章主要是机理分析,对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本章选取重庆直辖以来,即1997-2014年的外贸及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对重庆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演进历程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重庆外贸发展概况及其商品结构的演进历程,最后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重庆工业经济发展与其外贸结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这为下一章的实证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第五章:通过对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庆产业结构有效的促进了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但从外贸结构上来看,重庆产业结构变化是进口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进口结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重庆对产业结构变化是出口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出口结构变化不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第六章: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对外贸易结构 重庆 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1.3;F752.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6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16-17
- 1.5 本论文创新点及不足17-19
- 第2章 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相关理论基础19-25
- 2.1 相关概念界定19
- 2.2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19-22
- 2.3 对外贸易结构相关理论22-25
- 第3章 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机理分析25-31
- 3.1 产业结构影响对外贸易结构的机理分析25-28
- 3.2 对外贸易结构反作用于产业结构的机理分析28-29
- 3.3 二者相互作用机制图29-31
- 第4章 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31-47
- 4.1 重庆产业结构现状31-37
- 4.2 重庆对外贸易结构现状37-40
- 4.3 重庆工业经济与其外贸发展的关系40-47
- 第5章 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47-56
- 5.1 重庆产业结构变动与对外贸易总额关系的实证分析47-50
- 5.2 重庆产业结构变动与对外贸易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50-56
- 第6章 政策建议56-60
- 6.1 “招商引资”与“招商选资”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56
- 6.2 利用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培育新兴产业竞争优势56-57
- 6.3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促进贸易结构向服务贸易环节延伸57-58
- 6.4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促进贸易商品结构优化58-59
- 6.5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59-60
- 参考文献60-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连成;博采众长,潜心求索——《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评介[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7期
2 李剑;;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商;2013年03期
3 彭旭,王珊珊;印尼的对外贸易结构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4年12期
4 张春法;魏浩;;对江苏省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9期
5 赵有广;;中国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J];国际贸易;2007年09期
6 时爱芹;杨鹏飞;;谈改善对外贸易结构措施的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7 郑后建;;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02期
8 裴沛;;对外贸易结构对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农机市场;2008年02期
9 刘鹏;赵丽敏;;山东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年02期
10 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曙霄;孙莉莉;;东北老工业基地外贸发展的理性思考——黑、吉、辽三省对外贸易结构比较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永平 通讯员 程桥;对外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N];山西日报;2007年
2 施尚梧;我市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拓展国际市场[N];通辽日报;2013年
3 ;主营收入平稳增长 对外贸易结构趋优[N];绍兴日报;2008年
4 记者 章永哲;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是根本途径[N];金融时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任丽梅 舒晴;中医药服务促对外贸易结构转型[N];中国改革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予阳 亢舒;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积极变化[N];经济日报;2011年
7 记者 黄志武;我区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N];西藏日报(汉);2011年
8 陈一中;我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超5亿美元[N];安庆日报;2009年
9 记者 彭文辉;我市积极提升外贸出口水平[N];宜春日报;2008年
10 张 毅;我国外贸在摩擦加剧中稳步发展[N];中国质量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亚斌;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军;新疆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晓黎;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转型制约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毛运意;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研究:1995-2012[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孙德凤;重庆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4 送杰;老挝对外贸易结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5 李萌;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杜琴;浙江省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关系模拟及优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儒林;蒙古国对外贸易结构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王博;石家庄对外贸易结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婷;湖南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何莎;安徽省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63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76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