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发布时间:2017-09-06 15:23
本文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依托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丽形成的内河经济带,其人口和经济规模均超过全国的40%,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巨大变迁,长江经济带也不例外,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一直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选取5个时间节点,分析了1995年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内容和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市域为研究单元,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只有极少数地区的综合评价值达到0.5以上,绝大部分地区的评价值都在0.5以下,说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表现为少数发达地区与大量欠发达地区并存的格局。(2)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测度。根据极值、平均值、中值分析长江经济带整体发展水平的变化,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从总体上测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地区之间的绝对差异较大但有减小趋势,相对差异总体较小,并呈现出先下降后升高而后稳中略降的变化规律。(3)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首先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等级演变,再分别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欠发达型地区数量最多,而发达型、较发达型、滞后型地区数量较少,发达和较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省区,而欠发达和滞后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省区。此外,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现象,HH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LL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云贵川三省,LH集聚区和HL集聚区数量较少,前者分布在长三角外围,后者主要是西部的少数中心城市。(4)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在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空间误差模型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局回归分析,最后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各影响因素的时空非平稳性。全局回归分析表明,投资规模、发展基础和信息化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正向影响,市场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口密度的正向作用较弱,区域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方向由负转正,而劳动力数量则由正转负。局部回归分析发现,各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均存在时空非平稳性,因此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需要制定差别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2-14
- 1.2.1 研究方法12-13
- 1.2.2 技术路线13-14
- 1.3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14-17
- 1.3.1 研究区域14-16
- 1.3.2 数据来源16-17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17-26
- 2.1 区域经济时空分异研究17-23
- 2.1.1 国外研究进展17-19
- 2.1.2 国内研究进展19-23
- 2.2 长江经济带相关研究23-24
- 2.3 研究述评24-26
- 3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分析26-45
- 3.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26-34
- 3.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6-27
- 3.1.2 经济发展水平计算27-34
- 3.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态势34-40
- 3.2.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测度34-36
- 3.2.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级演变36-40
- 3.3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40-45
- 3.3.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41-42
- 3.3.2 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42-45
- 4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的驱动机制45-78
- 4.1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45-53
- 4.1.1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45-46
- 4.1.2 区位交通条件46-47
- 4.1.3 经济发展基础47-48
- 4.1.4 人力资源48-49
- 4.1.5 资本投入49-50
- 4.1.6 制度与政策50-51
- 4.1.7 产业结构与经济集聚水平51-52
- 4.1.8 空间相互作用52-53
- 4.2 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的全局空间回归分析53-62
- 4.2.1 指标选取和模型构建53-55
- 4.2.2 回归结果分析55-60
- 4.2.3 相关政策建议60-62
- 4.3 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的地理加权回归分析62-78
- 4.3.1 市场化水平63-65
- 4.3.2 信息化水平65-66
- 4.3.3 劳动力投入规模66-67
- 4.3.4 区域创新能力67-69
- 4.3.5 区位交通条件69-70
- 4.3.6 对外开放水平70-72
- 4.3.7 投资规模72-74
- 4.3.8 经济发展基础74-75
- 4.3.9 人口密度75-78
- 5 结论与展望78-81
- 5.1 主要结论78-79
- 5.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5
- 致谢85-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鸿;赵玉;;基于空间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J];软科学;2015年08期
2 张学波;杨成凤;宋金平;李伟;;中国省际边缘县域经济差异空间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2015年07期
3 曾浩;余瑞祥;左桠菲;丁镭;;长江经济带市域经济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4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5 孟召宜;渠爱雪;车冰清;黄泽虎;刘燕;;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6 杨爽;;地区经济差异的人力资本适配性解读——基于中国省际门槛回归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6期
7 吕韬;曹有挥;;“时空接近”空间自相关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长三角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8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9 欧向军;赵清;;基于区域分离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10 孟斌,王劲峰,张文忠,刘旭华;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803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0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