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创新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创新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创新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EA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融合的不断深入和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原有的认知、生活和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新形势下,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发展城市经济的新思路,成为经济发达城市巩固经济实力地位的关键,成为经济落后城市打破竞争格局跻身前列的制胜法宝。创新型城市是指城市在发展建设中秉承主动创新和积极创新的理念,加强产学研联系促进城市创新知识及成果的价值转化,打造协同联动的城市创新网络系统加速城市经济重心由低端、单一到高端、多元的转移和升级,最终形成具有核心创新优势及稳固经济地位的创新型城市。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南北联动及东西均衡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是促进内陆沿海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主要实践对象,因此关于河南省城市创新建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定性研究方面,本文在查阅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通过对研究理论根源的追溯厘清了研究发展脉络,通过归纳提炼国内外创新型城市典型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分析了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优劣势。定量研究方面,本文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河南省城市创新建设的现实情况构建了河南省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效率分别作出了评价分析,全面客观地揭示了河南省城市创新建设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论文结尾结合定性及定量研究结果针对河南省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创新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EA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3 小结13-14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框架14-15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5-16
- 1.5 论文创新点16-17
- 2. 创新型城市理论基础17-23
- 2.1 创新理论17-18
- 2.1.1 技术创新理论17
- 2.1.2 制度创新理论17-18
- 2.2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18
- 2.3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18-19
- 2.4 创新型城市理论19-23
- 3. 创新型城市典型及经验启示23-29
- 3.1 国外创新型城市典型23-24
- 3.2 国内创新型城市典型24-26
- 3.3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优劣势分析26-29
- 3.3.1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优势26-27
- 3.3.2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劣势27-29
- 4. 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创新评价及分析29-44
- 4.1 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9-31
- 4.2 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创新能力评价31-38
- 4.2.1 主成分分析31-36
- 4.2.2 聚类分析36-37
- 4.2.3 评价结果分析37-38
- 4.3 河南省18个地级市创新效率评价38-44
- 5.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44-51
- 5.1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存在问题44-45
- 5.2 河南省建设创新型城市对策建议45-51
- 5.2.1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45-47
- 5.2.2 建设和完善创新体系,,47-48
- 5.2.3 集聚创新人才48-49
- 5.2.4 培育和优化创新文化环境49-51
- 6. 结论及展望51-53
- 6.1 研究结论51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文;建立现代化的城市经济体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5期
2 段尧清,常贤波;论城市信息化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2期
3 刘景林;执著探索的结晶——《跨世纪城市经济新探索》评介[J];学术交流;2001年04期
4 郑恒;抓住西部开发机遇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J];发展;2001年01期
5 李翠玲;推进我国城市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J];首都经济;2001年09期
6 李恒光;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化进程[J];发展研究;2001年08期
7 卜海;论“入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现代城市研究;2002年01期
8 张振彬;经营城市的再思考[J];学习导报;2002年09期
9 杨继绳;城市怎样才能成为经济中心[J];中国投资;2002年03期
10 李钢;经营城市≠建设城市[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曙虹;;江西省城市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吴玉平;;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城市部件调查方法探讨[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治彦;;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原则与方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体滇;;全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评价[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5 韩士元;;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胡国亮;;从全国城市经济发展视角看武汉市经济总量变化[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闫凌州;;从培育创新文化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祖康;;尊重规律、创新管理,谋求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子玉;毕芳芳;桑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王子义;;论城市竞争力与企业责任[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辽宁鞍山市委书记 张杰辉;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7年
2 范峥;加快发展城市经济争创发展新优势[N];江阴日报;2008年
3 市文明办;城市精神——城市的灵魂[N];丹东日报;2008年
4 欧金焕 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塑造城市精神 引领城市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5 ;论城市协调发展[N];天津日报;2010年
6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打造绿色环境 提升城市精神[N];大连日报;2010年
7 何德敏;城市发展与城市精神[N];南充日报;2011年
8 新闻中心记者 李德成 张国锋;宜居宜业就是城市竞争力[N];大庆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李晓萌;经济总量闯进全国城市十强[N];长江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严运涛 实习生 熊政纲;阔别22年 武汉重返全国城市前十[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英杰;地方公共品影响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唐耀华;区域城市化进程机理研究与实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高云红;城市底层空间的秩序与功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李健英;论分工制度演进与城市经济聚集[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宋健;城市信息化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马池顺;创新资源视角下的创新型城市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邢福俊;中国水环境的改善与城市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8 冯先宁;城市经济聚散论[D];四川大学;2004年
9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10 张志彬;生产性服务业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长春城市精神培育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乃杭;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程圆圆;昆明城市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徐哲;城市特征的历史文脉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6 范文团(Pham Van Doan);越南河南省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王钊;美国城市破产立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任茵;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D];延边大学;2015年
9 陈倩;兰州市城市吸附度的测算、比较及提升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牛珊珊;城市临时性可移动厕所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03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80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