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规模 市场开拓 国内市场 国家战略工具 “一带一路”
【摘要】:近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世界历史上,四种曾经出现过的大国市场开拓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经验参考。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两个后来者——德国与日本,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德国“抢占守成大国的市场开拓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它损害了霸权国英国国内的产业利益,推动英德经济竞争升级到军事竞争;20世纪后半期日本“依赖霸权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脆弱的,因为它损害了霸权国美国国内的产业利益,促使美国选择限制日本产品进入美国市场,阻断了日本的市场开拓之路。作为世界政治中的两个霸权国——英国和美国,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后期英国“倚靠边缘国家的市场开拓模式”是摇摆的,因为面临产业损害的边缘国家逐渐出现强大的产业集团反对英国的市场渗透时,这一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逐步显现;19世纪末开始美国“基于国内开发的市场开拓模式”是稳固的,它让边缘国家国内出现日益依赖美国的产业集团,为美国撬动海外市场提供了强大的战略工具和更大的回旋余地。中国的市场开拓需要避免前三类模式的困境,优先开发国内市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市场规模 市场开拓 国内市场 国家战略工具 “一带一路”
【分类号】:D815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中国政府启动了“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推动中国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一般而言,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产业逐步升级,资金更加充裕,都会面临对广阔市场更为迫切的需求。从比较历史的视点审视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大国市场开拓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时学;;中国与拉美关系:是处困难期,还是最佳期?[J];当代世界;2016年01期
2 黄仁伟;;建设新丝路的战略考量[J];社会观察;2014年06期
3 戴长征;张中宁;;中国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的政策方略[J];学习与实践;2014年01期
4 黄琪轩;;大国经济成长模式及其国际政治后果——海外贸易、国内市场与权力转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9期
5 郑永年;;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冲突、合作与和平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双荣;;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必要性、可能性及挑战[J];拉丁美洲研究;2016年04期
2 黄琪轩;李晨阳;;美国海外市场开拓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启示[J];探索与争鸣;2016年05期
3 黄琪轩;李晨阳;;大国市场开拓的国际政治经济学——模式比较及对“一带一路”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年05期
4 杨攻研;刘洪钟;;政治关系、经济权力与贸易往来:来自东亚的证据~[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12期
5 Zhang Xiaoqin;Wang Xiangyan;;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its Future Pat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5年05期
6 胡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欧亚大陆秩序的重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04期
7 张晓钦;;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行绩效及持续发展路径[J];现代国际关系;2015年07期
8 巩村磊;;困境与超越:中国在东北亚崛起的国际环境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9 曹莹莹;;新兴经济体市场特点与中国企业的出路——基于东莞加工贸易企业拓展新兴市场的调研[J];特区经济;2015年06期
10 金应忠;;“一带一路”是欧亚非的共同发展战略[J];国际展望;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国际贸易问题》(专刊)——《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2012)》[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2期
2 赵蓓文;;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3 张莉;;与新兴市场国家进出口贸易应关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新铭;;中国的发展不会对日本产生威胁[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杨原;;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特派记者 江玮 实习记者 庹慧;2030没有霸权国的时代[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2 刘丰 南开大学;结构变迁与均势理论解释力的恢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佟永军;做个有承受力的大国[N];国防时报;2010年
4 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教授 林东;走出军事征服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年
5 泓佐;当前国际体系演变的趋势[N];学习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灿;冷战后美国亚太安全护持战略模式及其制衡行为逻辑[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2 王亚琪;美国介入下的欧洲区域安全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继东;霸权倒外论及其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科;霸权与否决权[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徐佳;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论”的阐释与评判[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海峰;霸权稳定论的演进、反思与中国的选择[D];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
7 段正彦;霸权稳定论的演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09年
8 胡云生;冷战后美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认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21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2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