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选择—侗款的经济人类学探析
本文关键词:制度与选择—侗款的经济人类学探析
【摘要】:随着历史的发展,侗族基于其自身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形成了或者说选择侗款作为其传统社会中最主要的法律制度。侗款的款组织对外负有防御侵扰的使命,对内有着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功能。侗款的军事联盟和规范社会经济秩序的功能促使了款约的逐渐完善,而款约则成为侗族社会重要的民族习惯法。在侗款的影响下侗族也被赋予了独特的制度文化。学界对侗款有着丰富的人类学/民族学、法学、社会学等多重研究。全文结合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力图跨越原有学科藩篱,去探寻潜藏在侗款制度底下的深层动因。利用经济分析工具来试图了解侗款作为一种非经济事实是如何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选择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经济理性。而由侗款产生的制度文化反映了侗族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全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传统侗族所处区域的自然、社会状况以及其经济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侗族人民在适应其自然和历史社会环境时,这种互动的过程会对侗族的社会制度选择产生影响,而侗款也是从中生长起来的。第二部分对侗款款组织、款约的表现形式、款约的经济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并对侗款的款文化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三部分首先对款组织的经济绩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分析,论述侗款是一种对侗族经济社会高度适应的结构安排;对款约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探讨成文、不成文的款约表现形式有着不同的成本效益,而这种成本效益也会随着历史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第四部分结合侗族的民间习惯,对款约主要规范的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对侗族传统社会中如“不落夫家”、“姑舅表亲”等民俗习惯进行经济分析,试图探求其背后的经济理性。最后总结论述:在一定的资源和社会条件下,侗款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有着正面的影响;而探求这其中的规律的经验,对于解释制度、法律和经济文化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制度 侗款 经济人类学 交易成本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8;C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导论9-16
- 1.1 选题的目的9
- 1.2 侗款研究动态9-11
- 1.3 经济人类学的研究视角11-13
- 1.4 经济人类学与新制度经济学13-16
- 2 侗族侗款植根的“土壤”16-23
- 2.1 区位概况及自然环境16-20
- 2.1.1 区位概况16-17
- 2.1.2 自然环境17-20
- 2.2 传统侗族经济结构20-21
- 2.3 传统侗族的社会状况21-23
- 3 侗款及其经济社会意义23-40
- 3.1 侗款概念的概述23-25
- 3.2 侗族款组织25-30
- 3.2.1 侗族款组织的设计成因25-28
- 3.2.2 款组织的结构层次28
- 3.2.3 款组织内人员结构及职能28-30
- 3.3 侗款款约表现形式30-33
- 3.3.1 埋岩定规的石头法30-31
- 3.3.2 朗朗上口的口诵法31
- 3.3.3 成文的约法款与石碑法31-33
- 3.4 侗族款约的经济社会意义33-40
- 3.4.1 维护经济秩序33-34
- 3.4.2 维护社会秩序34-37
- 3.4.3 整合社会力量37-38
- 3.4.4 彰显侗族文化特质38-40
- 4 侗款组织及款约形式的经济解析40-53
- 4.1 经济人类学与交易成本分析40-43
- 4.2 侗族款组织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43-50
- 4.2.1 款组织成本效益分析概念界定43
- 4.2.2 款组织的成本问题43-49
- 4.2.3 款组织效益评价49
- 4.2.4 再议神明裁判的成本问题49-50
- 4.3 款约形式的经济分析50-53
- 4.3.1 石头法与口诵法的成本分析50-51
- 4.3.2 约法款与石碑法的成本效益分析51-53
- 5 侗族款约内容及关联习惯的经济解析53-73
- 5.1 产权配置款约53-58
- 5.1.1 初始产权配置款约53-54
- 5.1.2 维护产权款约—以盗窃款约为例54-56
- 5.1.3 从盗窃款约交易成本看侗族社会状况56-58
- 5.2 人身权利的款约58-59
- 5.3 婚俗款约的经济分析59-73
- 5.3.1 传统恋爱习俗款约及关联习俗60-65
- 5.3.2 婚姻款约及关联习俗的经济分析65-73
- 6 结语73-76
- 注释和参考文献76-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庆德;精神分析在经济人类学中的展布[J];思想战线;2000年03期
2 孙信茹;;经济人类学视域中的广告[J];思想战线;2010年02期
3 汪居扬;;论卡尔·波兰尼的“有机社会”思想[J];理论界;2012年05期
4 高崇;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创业实践——以广州城乡结合部的成衣社区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6期
5 ;经济学家关注青少午消费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1992年01期
6 大卫·格雷伯;贾彦艳;陈世董;;谈论价值的三种方式[J];国外理论动态;2013年11期
7 覃乃昌;;关于壮族经济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琳;;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兴边缘学科—《经济人类学》[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施琳;;边疆民族志:经济人类学的视角与方法[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牛锐;经济人类学的“中国时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郑少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经济人类学历史转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敏俊卿;中间人:流动与交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白锦龙;制度与选择—侗款的经济人类学探析[D];贵州财经大学;2016年
2 赵娟;遗忘的喧嚣角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秦丽;社会文化区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21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92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