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审计委员会对抑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23:26

  本文关键词:审计委员会对抑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务报告舞弊 审计委员会 规范研究 财务信息失真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信息是了解一家公司运营情况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但就近几年来看,从南海公司到安然公司等一系列财务信息失真案例,使得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年报披露的信息产生质疑。为提高财务信息的总体真实性和减少公司发生财务报告的舞弊现象,相关监管部门首次在上市公司内部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希望通过采取这一措施,扭转现今上市公司财务年报信息失真的尴尬局面。 审计委员会一直迟迟未发挥应有的效果一直是研究的焦点。由于之前审计委员会履职信息数据较难获取,所以部分学者选择采用变量替换的方法进行研究。随着2007年颁布的规章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披露各自审计委员会工作报告,之前数据难以取得的问题得以解决。本文也正是利用这个信息平台对如何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进行新一轮的研究。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部分梳理之前学者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了解目前学者对该问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然后,总体描述现今审计委员会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导致审计委员会在我国上市公司有效性迟迟未得到提高的原因。再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以披露的审计委员会工作报告信息数据为主线,通过选取2007—2010年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公司为蓝本,并挑选相应的配对样本,期望通过比较前后两组公司在关于审计委员会内部设置与外部审计师合作程度的不同来寻求提高审计委员会有效的方法,同时对之前学者因为数据缺失而采用的替代变量进行还原,并在原先的模型上加入新的外部因素的变量,进行模型的回归。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本文认为只要达到必要的条件,审计委员会是可以发挥抑制公司财务舞弊的作用,,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模型的回归结果,能够更准确的找到审计委员会发挥抑制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作用的内外部因素条件,从而对日后相关审计委员会规章的制定和在上市公司中实际运行,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 审计委员会 规范研究 财务信息失真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5;F276.6;F23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章 导论8-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 一、 研究背景8-9
  • 二、 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3
  • 一、 研究思路10-11
  • 二、 研究方法11-12
  • 三、 研究框架12-13
  • 第三节 创新点13-14
  • 一、 理论创新13
  • 二、 实践创新13-14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14-19
  •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界定14
  • 第二节 国内外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14-18
  • 一、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关系的文献综述与评述15-16
  • 二、 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关系的文献综述与评述16-17
  • 三、 审计委员会的勤勉度与审计委员会有效性关系的文献综述与评述17-18
  • 第三节 文献综述总结与研究趋势的预测18-19
  • 第三章 目前我国审计委员会发展现状与剖析19-25
  • 第一节 审计委员会发展现状19-20
  • 第二节 审计委员会的现状剖析20-24
  • 一、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缺失20-21
  • 二、 审计委员会缺少相关法律规范21
  • 三、 审计委员会内外部沟通能力有待提高21-24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4-25
  • 第四章 实证研究25-34
  • 第一节 假设的提出25-27
  •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27
  • 一、 数据来源27
  • 二、 样本的选择27
  • 第三节 研究变量的定义与模型的建立27-29
  • 一、 研究变量的定义27-28
  • 二、 模型的建立28-29
  • 第四节 实证分析29-34
  • 一、 描述性统计29-30
  • 二、 相关性分析30-32
  • 三、 多元回归分析32-34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34-39
  • 第一节 研究结论34-35
  • 第二节 提高审计委员会防范财务年报舞弊的途径35-39
  • 一、 继续保持与提高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工作独立性35
  • 二、 提高审计委员会工作相关信息的披露完整性35-36
  • 三、 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保证审计委员会成员拥有应有的职权36
  • 四、 将审计委员会成员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36-37
  • 五、 设立相关的审计委员会的权责责任机制37-38
  • 六、 文章研究的局限性38-39
  • 参考文献39-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跃堂;涂建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2 吴清华;田高良;;终极产权、控制方式与审计委员会治理需求——一项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3 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效率与审计有效性——以及据此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体系的相关解读与评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03期

4 谢德仁;;独立董事:代理问题之一部分[J];会计研究;2005年02期

5 谢德仁;;审计委员会:本原性质与作用机理[J];会计研究;2005年09期

6 张阳;张立民;;独立性威胁、审计委员会制约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年10期

7 刘力;马贤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年07期

8 杨清香;俞麟;陈娜;;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9年07期

9 叶陈刚;陈德球;浦军;;金融危机、风险管理与审计变革——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年08期

10 王泽霞;甘道武;郝玉贵;何瑞雄;;新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审计变革——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119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119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