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03:28
本文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改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报告 审计责任 审计准则 国际趋同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即民间审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最终成果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师与信息使用者沟通的重要媒介。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不仅是资本市场中信息使用者识别财务信息质量和理解报表信息的工具,也是维护审计师自身利益的书面证明。现阶段,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存在诸多矛盾,具体表现为:面临日趋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信息使用者期望从审计报告中获取的信息逐渐增多;然而,为了规避责任,审计师极力赋予审计报告尽可能少的信息,审计报告中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减少,导致审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与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之间矛盾加剧。这种矛盾的加剧是审计报告信息差、沟通差和期望差日益凸显的主要原因,我国现行审计报告已无法满足使用者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的信息需求。因此,改进现行审计报告模式具有时代必然性。与此同时,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报告准则,并规定于2016年12月15日启用新的审计报告模式。此次国际审计报告的改革成果及传达的审计思想对我国审计报告改进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旨在实现与国际趋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而言,现正是国内审计报告改进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此国际背景,力求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并能成功与国际接轨的审计报告模式。早在19世纪30年代,审计报告便开始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国内关于审计报告的研究仍停留于对准则或制度的介绍,主要集中于报告发展历程或某一分支性问题,对与审计报告相关的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较少;另外,关于国际准则趋同的内容,也多是从国际准则到国内准则,鲜有探讨准则的具体运用,比如审计报告内容和结构的调整、责任的明晰及职能转变等具体运用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审计报告的作用为逻辑起点,通过作用折射出现行审计报告的缺陷、并从作用的变化探析审计报告的变迁规律;其次,对最新国际审计报告准则的修订(背景、过程和内容)进行了详细地梳理,并从多个层面评析了此次改革的成果。随后,从信息含量、结构布局、言语表述及责任界定四个方面,本文探讨了国内审计报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相应的制度背景,深入剖析了不足的成因及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在对国内实际情况的分析及国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从内容、形式、责任明晰及作用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审计报告的改进建议;与此同时,基于审计师、信息使用者、信息披露机制及法律法规等视角,探讨我国审计报告改进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 审计报告 审计责任 审计准则 国际趋同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意义11-12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7
- 一、国外文献综述12-14
- 二、国内文献综述14-16
-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16-17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7-18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18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18-20
- 一、结构框架及内容18-19
-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19-20
- 第二章 审计报告及其理论基础20-27
- 第一节 审计报告及其发展历程20-24
- 一、审计报告及其作用20-21
- 二、国际审计报告的发展历程21-23
- 三、国内审计报告的发展历程23-24
- 第二节 审计报告的理论基础24-27
- 一、委托代理理论24-25
- 二、信息理论25-26
- 三、保险理论26
- 四、监督假说理论26-27
- 第三章 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最新成果及评析27-42
- 第一节 国际审计报告的现状27-28
- 一、现行审计报告概况27
- 二、现行审计报告缺陷27-28
- 第二节 最新国际审计报告准则修订的历程28-30
- 第三节 最新审计报告改革的内容30-38
- 一、最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的成果综述30-32
- 二、最新审计报告准则改革的主要内容32-38
- 第四节 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成果评析38-42
- 一、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成果总结38-40
- 二、国际审计报告改革可能存在的不足40-42
- 第四章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现状42-50
- 第一节 我国审计报告存在的不足42-44
- 一、信息含量有限42
- 二、核心内容不突出42-43
- 三、语言表述晦涩难懂43-44
- 四、审计师责任界定不明44
- 第二节 我国审计报告存在不足的成因剖析44-47
- 一、审计师的执业水平较低44-45
- 二、上市公司制度的缺陷45-46
- 三、信息使用者解读能力有限46
- 四、国内审计环境的局限46-47
- 第三节 我国审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7-50
- 一、审计报告改进的必要性47-48
- 二、审计报告改进的可行性48-50
- 第五章 我国审计报告的改进及保障机制50-60
- 第一节 我国审计报告的改进建议50-55
- 一、丰富审计报告的内容50-52
- 二、改进审计报告的形式52-54
- 三、明晰审计报告的责任54-55
- 四、充分发挥审计报告维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55
- 第二节 我国审计报告改进的保障机制55-60
- 一、提升审计师的执业水平55-57
- 二、健全财务报表的信息披露机制57
- 三、加强对信息使用者的专业知识教育57-58
- 四、开展审计报告改进的调研活动58-59
- 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59-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审计报告改革的英国经验及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年05期
2 林钟高;郑军;卜继栓;;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审计收费[J];财务研究;2015年04期
3 张继勋;贺超;韩冬梅;;标准审计报告改进与投资者感知的审计人员责任——一项实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5年03期
4 唐建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审计报告改革评析[J];审计研究;2015年01期
5 杨明增;史君;张家从;;审计模式、客户经营风险与审计报告时滞效应研究——基于2003-2011年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年06期
6 杨闻萍;邓宁;李洁;;新审计准则下对审计报告强调事项段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2年01期
7 杜兴强;雷宇;;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公司业绩与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8 丁月卉;;从我国审计报告准则变迁看国际审计趋同[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7期
9 杨书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责任:演进与反思[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10 张晓岚;宋敏;;上市公司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差异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7年06期
,本文编号:1129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12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