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独立性保障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独立性保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审计委托模式 存在问题 成因分析 现实选择 选聘分离
【摘要】:从国外,一系列如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美国在线、朗讯、默克制药、环球通讯等世界知名公司的财务造假案,到国内如琼民源、黎明股份、银广厦、麦科特、中航油等重大财务丑闻,可见,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并没有尽到应有的监督责任。诸多审计失败案件表明,我们已不能仅仅归咎于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与道德水平,而应从更深层次的审计业务的制度安排上找问题,寻求突破。审计委托模式作为该项制度安排的起点,不同的审计委托模式会导致不同的审计委托关系链条,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和审计业务质量。因此,我认为如何改革和完善审计委托模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并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文献精华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出一套关于改革审计委托模式的制度安排,以期能够适应我国国情。 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该论题作了探讨。第一部分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选题背景及依据,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大量的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审计委托模式和审计独立性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审计委托模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审计费用的确定及支付方式不科学、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阐述了国外审计委托模式实践和国内科龙电器案例对改革审计委托模式的启示;第五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建议建立中注协导向的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并梳理出相应的工作流程和配套条件,从制度上对现有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是对全文的概括和总结以及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源头制度安排上找问题,提对策。通过分析审计委托模式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引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审计委托模式实践经验,提出了“选聘分离”审计委托模式是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现实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方方;;略论我国审计委托模式的缺陷及其改进[J];商业会计;2007年13期
2 贺丽萍;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北方经贸;2004年04期
3 王维;杨品芸;;审计委托模式的改进——学界现有观点及评述[J];大众商务;2009年24期
4 王丽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委托模式初探[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7期
5 丁万博;;试论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完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年14期
6 丁春贵;;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重新思考[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7 吴作凤;;论审计委托模式对独立性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06年03期
8 贡峻;;论财务报表审计制度的重构[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刘书霞;;我国上市公司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及发展趋势[J];财会月刊;2008年31期
10 张正义;;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创新的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霞;沈萍萍;;公司治理机制与管理舞弊——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证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王彦生;李华;王颖;;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基础理论[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3 龚发甫;龚媛;;如何确保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4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如何实现规范化之思考[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5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体制的研究[A];石油杯全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3年
6 许业玲;;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系统思考[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许业玲;;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系统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于守华;翁珍妍;;董事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基于2005-2007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英娟;余晖;;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走向监管的改革[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刘彦奎;;可能性理论中的独立性及其应用(英文)[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雁争;国资委:央企须切实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性[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立平;英力特:增强独立性 提升治理水平[N];证券日报;2010年
3 李良;集团战略下的公司独立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陆星;保障独董独立性和知情权[N];证券日报;2006年
5 北京证监局局长 张新文;股改后上市公司独立性面临新考验[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周松林;通过制度安排保障独董独立性[N];中国证券报;2006年
7 刘小敏;独董亟待“独立”[N];上海金融报;2006年
8 初一;长源电力现任独董独立性惹人疑[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何广怀;深主板:上市公司业绩虽增,十大隐忧犹存[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记者 周小雍;独董不“独”何以避嫌?[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洪;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治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2 司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3 李树辉;上市公司配股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刘志红;上市公司成长与产业组织优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梦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何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7 李绪富;我国上市公司重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余芸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吴琳芳;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周军;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行业特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佳丽;基于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独立性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2 承希;新型审计委托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3 崔德超;“财务报表保险制度”审计委托模式有效性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4 李晴晴;基于委托模式的审计独立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姚伟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张雷云;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陈波;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独立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钱崇华;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9 闫长玮;审计合谋及其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叶聿稳;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60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160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