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社会责任_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初探
本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意识到不能仅从经营成果的大小及财务状况的好坏来评价一个企业,而更要从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的方面来评价。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欧国家已经制定了与社会责任相关联的会计制度,同时在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和对经济活动认识的日益成熟深化过程中,推行社会责任审计也逐渐成为当代世界审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道德;社会责任
研究中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文献中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涵的论述,发现各国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客观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主要表现在:企业除对股东负责或业主以外还应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国内有学者认为,作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工具的社会责任审计,它通过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社会后果,提出审计报告从而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就是企业结合社会公众的需要,监督、检查审计客体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并出具相关审计意见从而达到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公众利益为目的行为。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产生
1.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历史环境
阻碍企业发展,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提供历史前提。旧有的经济学理论把经济的增长视为财富的增加,同时作为唯一指标来衡量经济的发展。然而实践证明:盲目追求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行为,已经对人类社会自身的安全和稳定发展造成极大威胁,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人类的长远利益。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一度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剥削阶级也曾制定一系列制度来缓解社会矛盾,间接的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对社会责任承担效果的审计,始终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
2.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的理论背景
新的经济观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产生提供理论基础。经济性的实践活动不能仅从追求财富的增加这一狭义目标出发,还应该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方面考虑。而企业也被视为对社会承担责任的实体来评价。历经多年的发展,在西方现代理论中,相关部门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主要目标已被认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西方的社会责任审计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出发,由独立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按照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客观地收集和评估证据,通过对企业一定时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和其它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一贯性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最终发表专业意见的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理论基础
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居民 、社区、媒体等的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该理论认为, 管理层对公众不断变化的期望的满足程度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要向各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其利益需求相关的信息, 来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委托代理理论
审计的起源为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为了保证在契约程序上最大化各自的利益,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会发生契约成本。受托人会发生守约成本, 如内部审计费用成本。委托人将会支付监督费用, 如财务报表经过外部审计的成本。在缺乏制度约束下, 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引发法律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风险。这种情况下要求审计机构介入, 审计企业的履行社会责任状况。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内容
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来看,将来社会责任审计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一)企业承担经济责任的评价。企业获得财务盈利是企业生存和持续经营的前提,这一点社会责任并不否定。然而社会责任审计强调应在原有会计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实现所有者权益收益、员工薪酬收入、员工福利、员工安全生产、工伤和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出全面的评价。
(二)企业承担法律道德责任的评价。法律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核心。对企业履行法律责任的评价,要求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同时还要在法律法规下运作,主要是对企业领导人是否滥用职权的评价,职工或个人是否有妨碍企业公务、扰乱企业秩序行为的评价。同时企业应遵守伦理道德规范,,做有益的、正确、正义、公平的事情,尊重和保护利益相关着的合法权益。
(三)企业承担慈善责任的评价。
对企业慈善责任的评价,涉及到企业对社区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方面。在以倡导和谐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企业这一深层面的责任审计显的尤为重要,通过审计敦促企业积极的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使其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程度,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声誉、得到人民大众及全体社会的认可,从而激励使企业自愿的承担社会责任。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是我国仍然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理论基础等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并且近年来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 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与不足:
(一)法律不完善,缺乏针对性
在现有的基础法律下,虽然在2006年9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及同年10月,GRL在荷兰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对上市公司建立社会责任制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对企业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尚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二)信息披露不健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不规范
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和发布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内容也基本包含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但是大部分的报告披露内容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定量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同时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尚处于自愿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内容过于随意,不规范,不利于利益相关者依据其进行决策。
(三)推行审计的积极性不强缺乏引导
我国对社会责任审计研究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国内有实用价值的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实施方式并不多,导致对企业自愿积极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的行为缺乏引导。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未上市企业更是缺乏审计意识,同时也不知如何下手进行。致使整个社会对如何开展实施社会责任审计,采用何种方法,程序处于混杂阶段,急需政府带头推进。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相关措施
(一)完善与社会责任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
推动制定社会责任审计的立法程序,当前我国的社会责任审计的法律化建设相比发达国家,呈现滞后性。与SA8000相比,中国批准的公约中至今未涉及到不允许体罚、精神和肉体上的强制行为或语言攻击的有关保护劳工的任何内容。也就是说我国对此方面尚未有任何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必须通过加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来指引并督促企业积极履行对社会的责任。
(二)规范社会责任审计信息的披露和报告的内容
政府部门应结合G3《指南》以及《指引》,同时参考会计相关理论在分析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报告中的定性信息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把文字性,非财务的定性内容据以量化,使其为报告使用者所用,提高信息的可比性,有效性。
(三) 循序渐进引导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审计
必须全面推行社会责任审计,从多个方面,各个层次,依靠多种力量刺激,鼓励企业自愿并且积极的参与到社会责任审计中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责任审计可以从国有企业审计开始循序渐进的,有重点的,分层次的将审计工作扩展到大型的上市公司、其他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力的非上市企业、民营企业等组织。在前期推行中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行业的国有大型企业作为试点,由政府部门重点实施,成熟之后协同社会审计机构在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中推行。
参考文献
[1] 姜虹.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J].审计研究,2009(3)
[2] 叶陈刚,罗水伟.试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形式与报告[J].财政监督,2009(9)
[3] 周兰,彭昕.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9(4)
[4]黄溶冰,王跃堂.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治理与实现[J].华东经济理.2009(11)
[5]钟宏武;孙孝文;张蒽;张唐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 2009(5)
[6]胡承德.社会责任会计与其他会计之比较[J].会计论坛,2009(1)
[7] 赵璐,祝锡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9(4)
[8] 邹相煜,刑小玲.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体系探讨.商业审计,2011(2)
[9]方垫.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
[10]周兰,彭昕.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会月刊,2009(4)
[11]完绍芹,郑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与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4)
[12]彭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2)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
本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14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