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审计论文 >

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暴雷”谁有责?——基于事务所审计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4-09 00:25
  2018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暴雷的一年,其中大部分雷源自于上市公司超额确认的商誉资产。截止2018年底,其总额已高达14482亿,巨额商誉为资本市场的金融安全埋下"地雷",上市公司被问责的同时,与之直接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也难辞其咎。本文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排雷的过程中无疑是缺位的,甚至可能是"埋雷"的"同谋"。基于此,本文从会计师事务所自主控制审计风险和监管方加强对事务所审计失职的追责两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章来源】:现代商业. 2020,(3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高商誉A股上市公司“暴雷”谁有责?——基于事务所审计的视角


2014年~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概况

商誉,公司


商誉主要来源于企业并购,重组市场逐步冷却使得A股上市公司商誉同比增长率也逐年下滑(见图2)。2014年~2018年A股上市公司完成的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交易总额分别为3183.7亿元、9185.0亿元、8838.5亿元、7870.2亿元和5340.5亿元。尽管资本市场重大并购重组的步调有所放缓,巨额存量商誉仍然使得商誉减值的风险不断积聚。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见图3),我国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金额占当年净利润的比重逐年增加,这表明商誉及其减值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逐渐增大。另外,商誉减值损失金额占当年商誉总额的比例也在2012年后总体攀升(除2016年商誉总额大幅增加导致该相对值下降以外)。可见不论是从绝对值还是相对值看,商誉减值损失的计提规模都相对于从前更加壮大,虽然其中不排除资本市场对高商誉的恐慌以及低迷的市场环境等外部原因对商誉减值损失计提的影响,《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等监管政策的出台也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巨额商誉公司带上了隐形“紧箍咒”。图3 2010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损失情况

商誉,公司,情况


图2 2014年~2018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同比增长率%已有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共计有482家公司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减值总额达36.61亿元,而在2010年底,这一数字仅为1.28亿元,7年间该值增长了近28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29家公司的商誉减值比例超过其存量的50%(见表3)。本文对这29家公司的商誉资产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17家公司在3年中存在突然全额计提商誉减值损失的情况,而从其信息披露中,12家(41%)公司解释原因是由于市场环境恶化造成经营状况不佳、业绩不达标而进行减值,而还有更大一部分(59%)公司甚至并未详细说明减值原因。一般而言,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存在一个过渡阶段的,很难出现突如其来的市场压力,因此突然进行大额商誉减值并且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不免让人怀疑其商誉初始确认金额以及后续减值的合理性。


本文编号:31265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31265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