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经数据生态系统的审计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路径
发布时间:2021-09-15 18:54
审计专业群由审计、会计、资产评估与管理、国际金融四个专业组成,以财经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数据产业链为组群逻辑主线,紧扣产业链中财经数据"处理与生成——诊断与鉴证——评估与定价——资金融通与信用评价(决策)"逻辑链条,按序将组群专业对接数据产业链中各核心环节,映射形成教学领域职业能力培养逻辑线。基于专业群组建逻辑制定实施路径,创新"一平台、双循环、三递进"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
【文章来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9(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专业群与财经数据产业链的映射关系
一平台指以产教联盟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托平台。双循环是构建基于“学做循环”的实践教学全程化长效机制基于“PDCA诊改循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优化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学做循环”:依托5大项目运营中心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整合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将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嵌入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基于学做循环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系统解决方案。“PDCA诊改循环”:建立专业群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计划(P)—执行(D)—检查(C)—诊改(A)”课程诊改循环和专业群诊改循环,通过诊改循环把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有机联系,形成动态管理、过程监测的常态化诊断改进机制。而三递进则是根据组群专业内在逻辑共生性,基于“基础能力互通,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互融”原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1+X”证书制度设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学年完成专业互通的基础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基础能力互通,第二学年完成“1”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现“1”单专业能力的强化,第三学年完成“X”拓展能力的培养,实现“X”跨专业的能力互融培养(见图2)。4.2 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
“基础”共享课程体系。提炼群内四个专业互通的专业基础技能、知识与素养要求,设计专业群基础共享课程,包括《财经数据挖掘分析统计》、《大数据财务分析》、《审计基础》、《互联网金融》、《会计基础》、《资产评估》。“1”专业强化课程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财经产业“会计提效、审计保质、评估稳价、金融精准普惠”的行业发展要求,专业群设置“大数据财税、智慧审计、智能金融、数字化评估”四个专业核心能力强化课程模块。契合数字化革命与产业升级对财经人才的新要求,将行业新标准、新内容、新业态融入课程内容,结合大数据、云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产业对接度,强化“1”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性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才链匹配产业链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旨、机制与路径[J]. 谢琪,谢志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08)
[2]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 任占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6)
[3]专业群引领下的“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策略[J]. 聂强. 教育与职业. 2019(13)
[4]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反思与重构——基于功能结构主义的视角[J]. 张栋科.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1)
[5]专业集群建设: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薛茂云,王国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4)
[6]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周桂瑾. 职业技术教育. 2017(29)
本文编号:3396609
【文章来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19(02)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专业群与财经数据产业链的映射关系
一平台指以产教联盟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托平台。双循环是构建基于“学做循环”的实践教学全程化长效机制基于“PDCA诊改循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优化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学做循环”:依托5大项目运营中心的集聚作用,进一步整合校外实践基地资源,将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嵌入专业群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基于学做循环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系统解决方案。“PDCA诊改循环”:建立专业群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监控体系,形成“计划(P)—执行(D)—检查(C)—诊改(A)”课程诊改循环和专业群诊改循环,通过诊改循环把人才培养过程各环节有机联系,形成动态管理、过程监测的常态化诊断改进机制。而三递进则是根据组群专业内在逻辑共生性,基于“基础能力互通,核心能力分立,拓展能力互融”原则,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1+X”证书制度设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一学年完成专业互通的基础能力培养,实现专业基础能力互通,第二学年完成“1”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实现“1”单专业能力的强化,第三学年完成“X”拓展能力的培养,实现“X”跨专业的能力互融培养(见图2)。4.2 对接产业需求,构建“基础共享+‘1’强化+‘X’互融”课程体系
“基础”共享课程体系。提炼群内四个专业互通的专业基础技能、知识与素养要求,设计专业群基础共享课程,包括《财经数据挖掘分析统计》、《大数据财务分析》、《审计基础》、《互联网金融》、《会计基础》、《资产评估》。“1”专业强化课程体系。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财经产业“会计提效、审计保质、评估稳价、金融精准普惠”的行业发展要求,专业群设置“大数据财税、智慧审计、智能金融、数字化评估”四个专业核心能力强化课程模块。契合数字化革命与产业升级对财经人才的新要求,将行业新标准、新内容、新业态融入课程内容,结合大数据、云共享、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产业对接度,强化“1”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在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支撑性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才链匹配产业链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要旨、机制与路径[J]. 谢琪,谢志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08)
[2]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 任占营.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6)
[3]专业群引领下的“双高计划”学校建设策略[J]. 聂强. 教育与职业. 2019(13)
[4]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反思与重构——基于功能结构主义的视角[J]. 张栋科.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1)
[5]专业集群建设:实现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薛茂云,王国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4)
[6]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周桂瑾. 职业技术教育. 2017(29)
本文编号:3396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339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