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盈余管理
本文关键词:审计质量、制度环境与企业盈余管理
【摘要】:盈余管理是公司财务领域一个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话题,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削弱了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导致其财务报告不能如实反映实际经营状况,从而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损害了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盈余管理在方式上主要可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和归类变更三大类。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或者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两个角度来考察,尚未有研究从三类盈余管理方式的视角全面考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此外,当前研究对归类变更与前两类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关系探讨甚少。鉴于此,本文从审计质量这一公司外部治理因素入手,分析其对企业三类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是否影响了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制度环境作为资本市场运行的基础环境,对外部审计治理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审计质量对企业三类盈余管理的影响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异质性,以探求制度环境在市场中介组织职能发挥中的作用。以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审计质量的提高显著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而提升了归类变更程度,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对企业盈余管理总体水平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地,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上述作用机制仅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存在,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则不存在。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审计师对企业归类变更行为的关注度有待加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外部审计治理作用发挥的重要保障,因而减少政府干预、建设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审计质量 盈余管理替代 制度环境 政府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239.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1 引言9-13
- 1.1 问题提出9-10
-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10-12
- 1.2.1 研究思路10-11
- 1.2.2 内容与结构11-12
- 1.3 研究贡献与不足12-13
- 1.3.1 主要贡献12
- 1.3.2 研究不足12-13
- 2 文献综述13-18
- 2.1 三类盈余管理方式及经济后果13-15
- 2.2 审计质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5-16
- 2.3 制度环境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16-17
- 2.4 当前研究评述17-18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8-23
- 3.1 审计质量对三类盈余管理的影响18-20
- 3.1.1 三类盈余管理方式之间的替代关系18-19
- 3.1.2 审计质量对三类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19-20
- 3.2 不同制度环境下审计质量与三类盈余管理关系的差异性20-23
- 3.2.1 制度环境在资本市场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20-21
- 3.2.2 制度环境差异对审计质量与三类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21-23
- 4 研究设计与样本23-29
- 4.1 变量说明23-27
- 4.1.1 被解释变量23-25
- 4.1.2 核心解释变量25
- 4.1.3 控制变量25-27
- 4.2 模型构建27-28
-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28-29
- 5 实证结果分析29-42
-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29-31
- 5.2 回归分析31-39
- 5.2.1 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31-33
- 5.2.2 审计质量影响归类变更的渠道检验33-35
- 5.2.3 不同制度环境下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差异性35-39
- 5.3 稳健性检验39-42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2-44
- 6.1 研究结论42
- 6.2 政策建议42-44
- 参考文献44-49
- 附录49-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52-53
- 后记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喜林;提高审计质量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河北审计;2000年11期
2 罗爱源,穆宪河;严管理 高质量 增效益 馆陶县深入开展“审计质量效益年”活动[J];河北审计;2000年12期
3 霍保银;落实两个规定 强化任期审计质量[J];中国审计;2001年01期
4 刘军,王晓梅;牢牢抓住审计质量这个“牛鼻子”──兼谈影响审计质量的成因及对策[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5 董明秋,孙健;审计质量与审计诉讼判决结果关系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年05期
6 ;坚持不懈地抓好审计质量[J];河北审计;2001年03期
7 穆宪河;思想风险与审计质量[J];河北审计;2001年09期
8 王晓梅;牢牢抓住审计质量这个“牛鼻子”──兼谈影响审计质量的成因及对策[J];山东审计;2001年04期
9 韩少奇;提高审计质量的途径[J];河北审计;2002年01期
10 黄树平;提升预算执行审计质量和水平的思考[J];中国审计;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信元;夏立军;;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刘国常;田勇;;基于审计质量特征拓展分析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潘克勤;;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基于2002年度中国前“20大”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客户盈余管理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金成;;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 全面提升审计质量[A];宜春市“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辉;刘笑霞;;会计师事务所合并对审计质量之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兵;李晶;唐逸凡;;行政处罚能改进审计质量吗?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7 李江涛;宋华杨;邓迦予;;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与审计意见、审计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褚相奇;;浅析财务报表与信息、审计质量三者的关系[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9 张栋;戴德明;;行政处罚机制与审计质量——兼评政府监管的有效性[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政斌;;用课题化模式提升审计质量[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美注协审计质量中心任命首届公众委员会[N];财会信报;2007年
2 何建秋;审计质量管理之我见(一)[N];财会信报;2013年
3 姚峰;平邑健全审计质量保障体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4 赵保平;提高审计质量刍议[N];中国审计报;2004年
5 金雨薇 庄济温;青岛市狠抓审计质量管理[N];中国审计报;2006年
6 徐杨 窦霁云 王金萍;青白江区努力提高审计质量[N];中国审计报;2007年
7 张玉斌;建章立制 提高审计质量[N];韶关日报;2007年
8 通讯员 翁文基;安徽扎实推进“审计质量年”[N];财会信报;2008年
9 孔小辉清河区审计局干部;文明审计的核心是提高审计质量[N];铁岭日报;2008年
10 张梅荣;以执法水平保审计质量[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京萍;重大资产重组公司审计师变更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吴伟荣;制度背景、签字注册会计师背景特征与审计质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钟伟强;审计质量溢酬的形成机理与客观存在[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王芳;政府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陈晓媛;政府监管与审计质量改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孙坤;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任夏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刘爱松;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8年
9 陈晓芳;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孙永军;基于规模视角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学锦;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赵文s,
本文编号:760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jlw/760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