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零售业和物流业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112400410029)
摘要:从新形势下零售业发展现状和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揭示零售业和物流业融合的动力系统中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对河南省零售业与物流业的融合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河南省零售业与物流业融合对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所带来的重大意义。最后就河南省零售业与物流业融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零售业 物流业 产业融合 发展研究
一、零售业与物流业产业融合的界定
(一)产业融合的界定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可以理解为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出现了新的产业或新的增长点,这一现象如同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会产生新的学科一样。目前,产业融合的发展态势己广泛影响到世界产业的走向,并必将重塑全球产业的结构形态。
(二)新形势下零售业发展现状
我国零售业发展仅用短短30年的时间,却经历发达国家百年的零售发展历程。零售业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晴雨表。近十年来,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7.2%,2011年达到18.4万亿元,,列居世界第二。在国际国内经济和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零售业的发展对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稳定物价、提供就业等方面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零售业应加快转变与创新。
多种业态呈现协调发展。传统百货业正处在向现代百货业转型期,商场、超市层 出叠现,节能型购物中兴方兴未艾,网上购物风生水起,快销、时尚、奢侈不断引领消费热点,商业地产异军突起,行业整合加剧。
零售网点呈下沉趋势。随着零售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一些零售企业早已不满足区域内的扩张,向全国扩张。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居民消费水平和需求不断地提高,零售网点已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镇下沉。
零售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由于零售渠道扩张,网点增长,零售业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为了达到低成本竞争优势,零售企业越来越依赖科技和信息化技术、物流技术的支持。
(三)现代物流业面临的机遇
近几年,我国物流企业增长速度较快,从事物流行业的劳动力呈上升趋势。因此,为了降低企业成本,物流行业即将进入规模整合期,同时带动物流管理制度规范整合和人员整合。
专业化细分将引领物流行业的业务整合。不同行业对第三方物流有不同的需求。例如:汽车行业的需求是利用第三方物流减少库存。为汽车企业大批量定制化生产做保障。高库存的服装行业需求是缩短服装生命周期循环时间,以应对潮流的快速变化。消费电子行业则是为了获取市场的占有率和价格领先。家电企业则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食品饮料行业自身产品特性的细化越来越注绿色物流、冷链物流。零售业为所有商品提供终端销售的网点。各种业态的零售业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力。
(四)影响零售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是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1.竞争合作的压力推动两业融合。零售业和物流业都面临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为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和持久的竞争优势,不断谋求扩张,不断探索如何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两业融合可以加强两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减少行业间的进入壁垒,最终形成各自持续竞争优势。
2.企业追求经营范围和服务范围带动两业融合。零售企业追求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化所带来的规模经济;物流企业为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而进行多元化经营。一些大型零售企业逐渐拥有完善的物流体系,而一些物流行业越来越重视市场细分,进入行业细分,形成专业的为各种零售业态服务的零售物流业。
3.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两业融合提供平台支持。尤其是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信息技术引发的技术融合渗透到零售业和物流业中,成为两业融合的催化剂,也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因此,零售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融合是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结果。融合方式表现有三种:一是产业渗透。大型零售企业正加快自建物流配送中心,完善自身的物流体系。二是产业交叉。两业间相互互补和延伸,正逐渐形成一种新产业--零售物流业,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三是产业转型。物流企业正选择细分市场,进入行业细分的产业转型阶段。
二、河南省零售业与物流业的有效融合符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要求
(一)产业融合有助于推动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融合打破了传统产业的技术边界、业务边界、市场边界、运作边界,同时也会对打破区域边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产业融合能够提高中原经济区域之间的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产业融合将打破传统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地区之间的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业务重组,发展新的业务,这将会加速区域之间资源的流动和重组,产生贸易效应和竞争效应。产业融合将促进企业网络的发展,提高区域之间的联系水平。产业融合带来企业网络组织的发展将成为区域联系的主体,有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产业融合扩大了区域中心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改善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
(二)产业融合促进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的转换与升级
产业融合往往发生在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因为高新技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具有广泛的关联性。高新技术产业融入到传统产业过程就是用高新技术取代一些传统技术的过程,这将导致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甚至消失,引发传统产业的分化、解体和重组,促使传统产业迅速过渡为高新技术产业,促使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抛弃一般的演进过程,获得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的产品被广泛使用,新的服务被广泛普及,从而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催生,旧技术、老产品、低层次服务不断萎缩或消失,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产业融合促进中原经济区各产业部门多头并进式发展
产业融合使中原经济区各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差异大大缩小。因为产业融合将改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呈现线性的这一传统的替代规律,使各产业与创新起源点的距离基本相同,因而产业生产率上升的差距在大大减小,从而各产业增长的速度差异缩小。比如传统的低速增长的农业部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具有和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一样的高增长率。因此产业融合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并行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产业融合,经济增长将表现为多元新兴部门并行发展、相互促进的特点。
(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商业配送方式
高新技术的采用,带给我省商贸流通领域最直接的变化就是高效、集约,增强吸引力和辐射力。目前,网络、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已成为我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交易方式的重要手段。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建成的国内最大的粮食网站中华粮网,其每天网上交易量达到10万吨。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把欧美国家的肉类专卖形式引入中国,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实现连锁经营,加工后的生鲜食品和低温食品全部采用冷藏车运输,直供专卖店,确保质量统一。和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一样,遍布全省各地的2600家各类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由传统向现代的巨大变革。从2005年我省已形成以全国性批发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地方性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体系,构织这个庞大体系的将是网络交易。
三、引导零售业和物流业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产业布局结构规划为两业融合提供机会
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强调科学合理地先行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在城镇化建设中,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使城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因此,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注意培育外部效应较高的现代化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业、通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零售业、旅游业、物流业等。河南省二三线城市,大多还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消费方式的转变,导致消费升级需求迫切。而目前,现代化零售业供给相对匮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物流业的模式应是一体化管理与服务,集约化的组织和服务,以满足资源复合型的功能设计,重点培养农产品物流和零售业物流等方面努力,向高效率演进。
(二) 政策支持为两业融合提供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2011年3月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组织编制、下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2年1月商务部下发《“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等。《河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中明确指出,政府对零售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河南省政府引导和鼓励商贸物流模式创新,深入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增强物流服务主体功能、拓展服务网络,提高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断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扶持。尤其在城镇化建设中,加大物流业土地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鼓励大型企业从事农产品物流业。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和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便利停靠政策等等。
(三)城镇化加大零售物流业的投资
城镇化本身可以拉动投资。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需要新建更多的住房,需要兴建更多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这将带动铁路、市政、能源、社会事业等多个行业投资的快速发展。而新增城镇人口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则更加明显,农村人口入城,特别是农民工进城落户将增加对家电,电子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求,同样也会促进服务业、文化业等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扶植和城镇化进程推动的零售业和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市场机会,促进两业融合。
农村新增网点给物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遇。“十一五”期间,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及家电旧换新政策、汽车下乡等多项的惠民工程,改善了农村的零售业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网点的规划和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
(四)大力发展社会化配送中心
河南省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已经涉及多种零售业态,在二三线城市拥有多个同类型的连锁经营系统。同时,受连续上涨的CPI影响,零售企业的利润越来越稀薄。而目前河南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建设相当落后,配送率低,设施陈旧落后,功能不完善。为保证连锁企业的顺利经营,建立自己的连锁配送中心成为零售企业确保竞争优势的手段。目前在零售业的物流仓储建设中,60%的零售商开始选择自建物流仓储配送,成为当前零售业物流仓储配送的主要方式;而与供应商合作或借用供应商物流仓储的配送占据35%的比重,只有5%左右的零售商依然选择第三方的物流仓储配送。
连锁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的组成,应跨出单纯零售的概念,应积极与批发企业、工业企业以及物流企业联手,组建跨行业的社会化配送中心,这是扩大连锁企业配送影响,强化连锁经营优势。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建立,并不意味着连锁企业配送职能的终结,而是连锁配送职能的调整。连锁零售企业向外转移的是物流功能和部分信息流功能,而保留的部分信息功能应通过更为便捷的信息沟通、有效的网络联系来实现。因此,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的形式是零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五) 科技体系建设加快两业融合
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物流效率的提高、运营成本的降低有着巨大的作用。我国流通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总资产平均不到4%,而国外大企业的平均水平为12%左右,河南省大型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物流信息化运用层次低,大多数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运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上,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挖掘还很少,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物流信息化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两业融合提供平台支持。工信部将协助相关部门加快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等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机器到机器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和创新,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加强冷链配送、共用托盘、信息管理等技术或设备的研发与采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
(六)做好零售物流业的绿色转型工作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全国零售业开展“节能示范商店”活动,制订、推广零售业节能环保标准,支持零售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全社会积极倡导公民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零售企业应积极开展绿色采购,做好抑制商品过度包装,严格依法限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工作。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探索与生产制造企业、回收拆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循环消费示范门店”,收旧售新、以旧换新,逐步形成低碳环保产品销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废弃物逆向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做好零售物流业的绿色主营业务流程的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十二五”时期促进零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1
[2]陈焱晗.零售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时代,2012(2)
[3]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张京敏 周喆.我国零售业体系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9(16)
[5]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
[6]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供销总社编制.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3
本文编号:15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1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