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中央储备银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6 19:31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为配合对华中沦陷区实行物资统制、产业统制,日本扶植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储备银行,以其活动为主体在统抬区内实施金融统制,形成汪伪政权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地区向来是政府的金融重地,币制统一,金融发达,因此伪中储行要铲除国民党系统金融机构的影响、实现中央银行的职能困难重重。伪中央储备银行从1941年1月成立到1945年9月被国民党接收的这段时间,只是随着日军战事向华中的不断推进而逐渐壮大自身的影响力和调控力。及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完全控制了上海租界排挤了英美等外国金融势力对华中的影响,伪中储行才摆脱处处受掣肘的局面,以日伪的政治和武力为后盾,开始公开实施金融专制统制。伪中储行通过建立分支行、改组国民党系统银行等手段积极构建了以自身为中心的金融网络,在华中甚至华南沦陷区内实施了统一新货币、加强金融机关和资金统制、抢购物资、举借公债等一系列金融统制活动,为日伪搜刮了大量财富,严重阻碍了民间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重创了华中银钱业的繁荣,而滥发的大量中储券流通在市场上则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伪中储行的金融统制是对华中沦陷区的一次金融浩劫,造成了恶劣...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伪中储行的设立
一、 华中的金融通货
二、 伪中央储备银行的成立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前的伪中储行
第三章 1942年—1945年时期的伪中储行
一、 统一币制
二、 加强金融统制 强化中央职能
三、 举借公债
第四章 汪伪政权覆灭后的伪中储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投降前后对中国经济的最后榨取和债务转移[J]. 戴建兵. 抗日战争研究. 2001(01)
[2]论汪伪政府棉纱布贸易政策[J]. 张朝晖,刘志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3]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通货政策透析[J]. 卓汉平. 南京社会科学. 1999(10)
[4]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几家中央银行[J]. 姚会元. 经济师. 1999(08)
[5]试论汪伪战时经济体制的形成[J]. 张根福.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6]一笔尚未清算的战债——抗战时期日本及其傀儡政权在中国发行公债之残留[J]. 戴建兵. 民国档案. 1998(01)
[7]1939~1942年驻沪的日本兴亚院华中连络部[J]. 房建昌. 档案与史学. 1997(06)
[8]日本在华扩设银行及掠夺中国银行财产史料[J]. 档案与史学. 1997(03)
[9]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特点[J]. 王莹先,徐永昭. 江汉论坛. 1996(11)
[10]通敌者与资本家:战时上海“物资统制”的一个侧面[J]. 王克文,徐有威,浦建兴. 档案与史学. 1996(02)
本文编号:3251944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伪中储行的设立
一、 华中的金融通货
二、 伪中央储备银行的成立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前的伪中储行
第三章 1942年—1945年时期的伪中储行
一、 统一币制
二、 加强金融统制 强化中央职能
三、 举借公债
第四章 汪伪政权覆灭后的伪中储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本投降前后对中国经济的最后榨取和债务转移[J]. 戴建兵. 抗日战争研究. 2001(01)
[2]论汪伪政府棉纱布贸易政策[J]. 张朝晖,刘志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01)
[3]日本在华中沦陷区的通货政策透析[J]. 卓汉平. 南京社会科学. 1999(10)
[4]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几家中央银行[J]. 姚会元. 经济师. 1999(08)
[5]试论汪伪战时经济体制的形成[J]. 张根福.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5)
[6]一笔尚未清算的战债——抗战时期日本及其傀儡政权在中国发行公债之残留[J]. 戴建兵. 民国档案. 1998(01)
[7]1939~1942年驻沪的日本兴亚院华中连络部[J]. 房建昌. 档案与史学. 1997(06)
[8]日本在华扩设银行及掠夺中国银行财产史料[J]. 档案与史学. 1997(03)
[9]日本在中国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特点[J]. 王莹先,徐永昭. 江汉论坛. 1996(11)
[10]通敌者与资本家:战时上海“物资统制”的一个侧面[J]. 王克文,徐有威,浦建兴. 档案与史学. 1996(02)
本文编号:3251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325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