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1997年
本文关键词:商业集聚区品牌形象构成要素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1997年
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
顾朝林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都不很发达,目前正面临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快速城镇化与变农业人口的为城市人口的关键时期。如何保持中国城市及其密集区的持续发展,如何根据中国国情采取对应的中国城市持续发展对策、行动计划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国外城市持续发展研究内容和中国城市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成为各国政府、企业家、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HABITAT和地球理事会(the EarthCoucil)等国际组织共同关注的主题。中国政府在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时十分注重人类住区持续发展及其与此相配套的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江苏省政府在制定《江苏21世纪议程》时更是将城市科学和城市持续发展列为四个主题之一。1994年6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94环球论坛(Global Forum'94)作为持续发展委员会第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主题就确定为:城市与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象征和生产力空间载体,聚集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生产资料、资本、劳动力和科学技术,从而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导源地,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纵观全球经济态势,经济重心主要集中在城市集聚区(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ea),如美国东海岸波士——华盛顿城市集聚区;西海岸旧金山一洛杉矶城市集聚区;英国伦敦——曼彻斯特城市集聚区;法国巴黎——马赛城市集聚区;日本东京——大阪城市集聚区以及中国的东部沿海城镇密集带。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城市及其集聚区的持续发展,才会有区域的持续发展、国家的持续发展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一、国外城市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内容城市政府机构组织、资源利用与管理、健康与城市环境、城市就业与生活、城市贫困化(Urban poverty)与脆弱性(Vulnerability)以及持续发展财政问题等已经作为’94环球论坛“城市与持续发展”的主要论题。约瑟夫·史密斯(J oseph Smyth)在指导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际行业协会(上海)总部集聚区”闪亮登场[J];沪港经济;2006年05期
2 何骏;;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上海的实证研究为例[J];城市;2008年04期
3 李国瑞;沈亚平;蔡炜;;“一站式”走进新市民集聚区[J];江苏农村经济;2008年12期
4 何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创新系统与重点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5 刘芬;;中国制造业集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年06期
6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京河西中央商务区[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吴家喜;;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国际汽车城商务核心区为例[J];经济论坛;2008年05期
8 褚劲风;周灵雁;;地理学视野中的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李焱;;房山集聚区:未来三年推进19个重点建设项目[J];投资北京;2009年02期
10 申玉铭;吴康;任旺兵;;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朝林;;论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研究方向[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2 吴可人;;服务业集聚区空间特征分析——基于浙江实际[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文彬;;转型时期上海商务集聚区的发展特征及规划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文建;侯洁;;商务旅游开发模式与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唐珏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王晖;;中国工业设计产业集聚区形成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程光伟;傅婷;杨建平;汪军;;集聚纺纱集聚区附加捻度分析[A];海峡两岸新型纺纱技术和纤维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朱明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范凌子;;798宋庄原创艺术集聚区的形成发展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国喜;[N];驻马店日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东红;[N];驻马店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晓峰;[N];本溪日报;2011年
4 ;[N];本溪日报;2011年
5 任绍敏;[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6 商报记者 李江 李岩;[N];北京商报;2008年
7 记者 唐翀;[N];驻马店日报;2009年
8 记者 鄢鸣 通讯员 徐志伟;[N];丽水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娟 通讯员 熊定鹏;[N];中山日报;2010年
10 ;[N];蚌埠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炜;服务业集聚发展多极化分布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高运胜;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褚劲风;上海创意产业集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荣薇;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6 付铭;现代服务业集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7 任英华;现代服务业集聚统计模型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8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樊新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洪;商业集聚区品牌形象构成要素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乔诗莹;郑州市工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马倩;高校周边创意集聚区的空间分析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瑾;郴州市永兴县工业集聚区对县域小城镇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燕梅;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化测度及其动力机制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戴峰;西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汤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孙威;农村工业集聚区中的技术创新[D];河南大学;2002年
9 崔立华;外部经济与农村工业集聚区的形成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李秀珍;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演化发展与经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商业集聚区品牌形象构成要素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4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ylt/64946.html